此時人多口雜的,胡大娘也不多說,只笑道:“你也多吃點,身子養得好孩子才能長得好,生的時候也有勁兒。”又告訴於氏,“你家裡雖然不用你做事,但這時候一定多動動才好。”

於氏都一一答應著。

寧婉便問:“胡大娘,我娘再過幾個月就生了,我們家應該準備什麼呢?”

“你娘生過你們幾個,自然都是知道的,”雖然如此,胡大娘還是向寧婉又講了一遍,“小孩子的包被、衣服、尿布什麼的都要有,再就是買一斤紅糖,還有就是乾草要多備一些,其餘盆子、剪子、熱水什麼的都是家裡常有的東西了。”

不論什麼大事,在農家都十分簡陋。先前寧婉在趙家時見妯娌要生孩子,可是備了不少的東西呢,只是那時她不留心,竟沒有十分在意。眼下了聽了胡大娘的話,便只得點頭,又暗想哪一天應該去問一問謝大夫。

正說著話,突然聽到院門響,寧婉便趕緊起身去看,原來是三老爺子。

剛剛二老爺子斥責三老太太時,他不知道躲到了哪裡,可是眼下卻突然來了,換了一件出門時穿的夏布上衣,笑眯眯地向寧婉問道:“你爹呢?”

寧梁聽了三叔的聲音,早迎了出來,“三叔,剛剛去請你,你沒在家。現在回來了,趕緊上炕陪著胡村長和小先生喝酒說話。”

“我就是來陪客的。”三老爺子說著便施施然地走了進來,似乎剛剛在胡家村人面前丟人現眼的不是他。

寧婉在心裡冷笑一聲,但還是去灶間拿了碗筷酒盅進來給三老爺子擺上。三老爺子不要臉,但是自家卻不能不要。

吃過飯,寧婉與胡大娘打了個招呼,收了碗筷,與春玲和羅雙兒到院子裡做活。寧家的事每日都有,上午耽誤了時間,下午卻不能再不做了。

先將園子裡的菜切了曬上,又將曬得半乾的蘑菇穿成長串,再掛起來陰乾……

因三人就坐在屋簷下,正能聽到東屋裡的說話聲,胡敦儒講了許老先生的幾件事,其中有一件竟是路遇賊人,竟被他勸得改行善事了,大家都聽得十分入神,可是寧婉卻曾聽過,因此倒興致缺缺,又因為天熱,頗有些睏倦,半合著眼睛撿起一個個的蘑菇串著。

突然聽到三老爺子說了一句:“許老先生果真仁義,二郎,你也要向老先生學一學,別隻顧著自己家收山貨賣錢,倒要幫著大家把山貨送到虎臺縣裡都多掙些才好呢。”睏意立即全消散了。

三老爺子來了,不只是來蹭一頓好酒好菜,還是來教訓爹的!

羅雙兒和春玲也一直在聽著裡面的話,現在也都瞪大眼睛,三個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一起豎起耳朵等著聽寧梁怎麼回答。

三叔吩咐了,而且還是當著胡家村村長和小先生的面,寧梁就是再生氣也是要答的,“三叔,到虎臺縣走路就要走三四個時辰,誰能揹著東西走那麼遠?”

“你們家不是有兩頭毛驢嗎?不用的時候正好可以借給大家。”

“毛驢雖然是牲畜,可不能天天干活兒,總要歇一歇的。”

“大家的山貨要是不賣你家了,你家裡哪裡還有那麼多東西要運?毛驢不就閒下來?”

二老爺子突然出言攔住,“老三,你這說的是什麼話!”

在三家村,大家相互借些東西用也沒什麼,但卻都是要還情的,寧梁先前就應該如此駁回來,但他一直給三叔留著臉面,眼下忍不下去了,不再躲躲閃閃地推卻,直接地反駁說:“三叔,毛驢是我家花了許多錢買的,平時餵養也有不少花銷。”

三老爺子就一笑道:“既然你捨不得家裡的毛驢給大家用也沒什麼,再去虎臺縣時帶著大家就行了。”

原來繞來繞去還是繞到了這裡,三老爺子就是想把東西直接賣到虎臺縣,因為他對自家從中掙了錢就是不滿!

爹不是個擅長言辭的人,肯定說不過三老爺子,就像剛剛的幾句話,明明三老爺子不講理,但是卻在語言上佔了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