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蘑菇(第1/2頁)
章節報錯
過了端午節,爹還是隔上一日送兩日鮮貓爪兒菜,寧婉在家裡收菜,曬菜。
不論是因為送野豬肉還是過端午節,家裡從沒停過收菜,甚至還收了更多。野豬被殺之後,村裡人就可以到原來被野豬佔了的山坡去採貓爪兒菜,甚至端午節這一日也有幾個人繼續上山採菜,因此每天都能收上幾百斤上千斤。
很快滿山遍野的貓爪兒菜都長得老了,寧梁才停了送鮮菜,與寧婉在家裡曬菜,曬乾的菜再打捆,空了的時候就送到虎臺鎮去,這一次便不急了,乾菜是放不壞的。
寧婉便又開始了採蘑菇、收蘑菇。天氣一暖,每逢雨後三家村後的山上便一夜之間長出許多的小傘,幾天之內若不採下來就會自己壞掉了,因此採蘑菇是要分時間的,最好在雨後的早晨,揹著筐子上山,不必進入深山裡面,就在附近用心尋找,半天下來就能採滿滿一筐。
這邊的蘑菇主要有榛蘑、松蘑、大腿菇、白花臉和雞油磨等幾樣,榛磨是長在矮木叢中的,棕褐色,個子不大,傘也比較薄,但味道十分鮮美,特別適合燉雞吃,榛磨燉小雞,算得上三家村,甚至虎臺縣,整個遼東的名菜了。
松蘑自然長在松林中,老紅色,也不大,但是傘很厚,燉雞燉肉都好吃,不如榛蘑味鮮,但吃起來肉乎乎的,十分暢快。
大腿蘑自然長著粗粗的腿,傘蓋也大,最大的有半尺多長,一寸多厚,摸著硬硬的,可卻特別的鮮香。把幾個新鮮的大腿蘑放在窗臺上,滿屋子都是香氣,燉肉吃又香又綿軟,單獨炒了吃也好。
白花臉一般都是雪白雪白的,十分地細嫩,因為長在草叢中不容易採到,但是吃起來又香又嫩,比前面的幾種蘑菇都要貴一些。尤其有一種白花臉上面帶著淺淺的粉紫色,大家叫紫花臉的,比白花臉還香還嫩,更是少見。
雞油蘑則是雞油一般的鮮黃色小蘑菇,光光滑滑,又十分鮮嫩,這種蘑菇只適合新鮮時吃,若是曬乾了就變柴了,不容易燉爛。但是也專門有人喜歡這這一口,說是越嚼越香。
就算沒有寧婉收蘑菇,三家村的人每年到這個時候也會上山採蘑菇的,自家吃的,送親友的,劉貨郎有時也會收一些。
但是今年採蘑菇的熱情還是與往年不同,有了貓爪兒菜的經歷,大家對於採蘑菇十分上心,也都打算再賺上一筆。採貓爪兒菜最多的幾個人,一個月賺了近兩貫錢呢!
羅雙兒還悄悄告訴寧婉,郭家年初因為郭小燕推寧婉受了傷賠的錢,當時是借了餘家的,現在也因為採貓爪兒菜換的錢而還清了。寧婉聽了沒說什麼,可是心裡到底還是想到了夢中之事,又覺得自己的生意雖小,但並不是只對自家有利,整個三家村的人都在其中得宜了。
寧婉還是與寧大娘、春玲和、羅雙兒等人一起上山,到了山上大家便散開了。長年採蘑菇,每人都有自己的地方,原來蘑菇這東西每年都會在原處長出來。
這些秘密地方有的是自己找到後記下的,也有的是家裡人傳下來的,就比如寧婉現在到了一處山岩下,這個就是寧賢帶她採蘑菇時告訴她的,聽說是由奶奶傳給大姑,大姑又傳給她的。
寧婉撥開半人多高的雜草,果不其然地見到了一圈熟悉的紫花臉。新鮮的紫花臉十分地好看,雪白的杆,雪白的傘,但在傘的上面卻不均勻地撒了一層粉紫色,看起來果真像一個花臉,待曬乾了,這嬌豔的顏色就變得暗淡了,接近於灰紫色。
蘑菇成長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它們時常長成一條線或者一個圈,發現了一個,在附近繼續找下去,一定還會找到更多。現在這個紫花臉的蘑菇圈便能有幾十個,外面一圈長得最大,裡面的略小一些,就像專門有人為它們排好位置一般。
寧婉小心翼翼地將蘑菇從地裡撥出來,卻不帶太多的土,她要將這裡原樣留下來,再下雨時就會長出同樣的紫花臉。
收了這圈紫花臉,寧婉心裡說不出的愉快,便輕聲哼了起來,“九月九,秋風起,莊稼人兒早早起,高梁紅來大豆黃,五穀那歸倉人兒喜。”收穫的喜悅都是差不多的,這曲子最能體現她現在的心情了。
不過,三家村裡的人平日是不唱歌的,這些小曲兒只有小孩子們可以隨意唱著玩兒,年紀大一些了就不好意思唱了,特別是女孩們,在外人面前唱歌似乎有些不正經。因此寧婉也只是見周圍沒有別人小聲地哼著,隨手採了些雞油黃,然後她就幸運地找到了一片大腿蘑。
雖然從吃的角度寧婉最喜歡白花臉紫花臉和榛蘑,但是採到大腿蘑她卻是最欣喜的,因為大腿蘑一隻能頂別的蘑菇好幾只,甚至十幾只,只要將這一堆大腿蘑採到筐子裡,她今日的收穫就不少了。
蘑菇不似乎貓爪兒菜一般能放得很實,便不是很沉,因此寧婉採了滿滿一筐回了家,一股腦地先倒在一旁,把蘑菇上面沾的草棍落葉之類摘了去,然後分門別類地揀成幾堆,無論是接下來送到酒樓還是曬乾了賣,都要按不同的各類來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