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婉的夢中,劉貨郎和寧清成親後就用自家給的壓箱錢做本,在賣雜貨的同時開始了收山貨,收到的山貨攢起來送到縣裡,這裡面的利很大,劉貨郎與寧清靠了山貨的買賣,成了馬驛鎮上的富戶,後來還搬到了虎臺縣裡開了鋪子。

寧婉雖然早知道這些,但是她原來還不想影響寧清的財路,因此一直另闢蹊徑找辦法,但是現在娘病了寧清還是把自己的嫁妝放在第一位,劉家下聘的十二貫一文不肯拿出來就算了,還用話逼著爹答應給她辦嫁妝,寧婉立即覺得搶了她的財路也沒有什麼,畢竟先前她和劉貨郎也是拿著自家湊的壓箱錢發的家。

因此寧婉便向爹孃笑道:“我其實已經長大了,又聽別人說縣裡,還有更遠的地方,那些人都喜歡我們的山貨,只要能將山貨送過去,價要比我們三家村翻上一倍到好幾倍呢。因此,我就想,今年開春了,就到山裡採山貨,送到縣城去賣,不就是給家裡掙錢了嗎?”

寧清馬上轉回了頭,“你怎麼知道縣裡山貨比我們這裡翻上幾倍呢?”

這一直是她和劉貨郎的秘密。

寧清認識劉貨郎已經幾年了,她最喜歡聽劉貨郎給自己講三家村外面的事,後來兩人情投意和,便商量起嫁娶之事。天從人願,兩家人也都同意,一切都進展得順順利利。

兩人再見了面便別有一種親密,劉貨郎就告訴寧清,他不想做一輩子貨郎,早有心改收山貨,並有信心能掙到大錢。只是劉家的長輩們都不同意,他若是想改行,一定要先分家出來。可是劉家家底兒雖厚,但是兒孫卻多,就算能分了家,也分不了太多,不夠做生意的本錢。

而寧清聽了十分心動,就將自家會給壓箱錢的也說了,又答應劉貨郎將來拿著壓箱錢給他做生意。

聽了會有這樣一筆錢,劉貨郎又生了更多的心機,與寧清算計好一同問寧梁和於氏,如果他們答應雙倍反回聘禮的錢,便想辦法說服父母,將分家錢提前給他們,都做為聘禮送到寧家。寧家若是雙倍返還了聘禮,他們做生意的本錢就夠用了。

但是他們的計劃卻被寧婉的一個玩笑打破了,劉貨郎雖然失望,但是他原本就不大相信寧家這樣尋常的農戶會雙倍返回聘禮,因此還不是很難過,但是寧清卻知道,如果沒有寧婉插話,爹和娘恐怕就會含糊地答應下來了。

原本算好的幾十貫錢都沒了,現在寧清又說要收山貨賣到縣裡,正是要搶劉貨郎的生意,寧清就用鼻子冷哼了一聲,“你知道縣城在哪?門朝哪開?而且你自己能採多少,去縣城一次值不值得?”

“我雖然採不了多少,但是可以把村裡人採的山貨一起拿到縣城去賣呀!”寧婉聽了寧清的話立即就知道她果真和劉貨郎商量過收山貨的事,所以才能將這些事情都提前想到了。可是自己比寧清還清楚他們之後怎麼做的,因此就眨著眼睛笑道:“至於縣城在哪裡?只要打聽打聽就知道了,老人家不都說,路出嘴邊嘛!”

“村裡人採的山貨憑什麼要給你,你又沒有本錢?”

寧清這話倒提醒寧婉了,“我可以先賒帳,鄉里鄉親的,他們未必不肯,賣了貨再把錢還他們。”

為什麼劉貨郎和自己沒想到這個辦法?寧清便是一怔,不知如何去反駁寧婉了。

倒是寧梁笑著搖頭說:“你們最多隻去過馬驛鎮,哪裡知道虎臺縣有多遠?從我們家走到縣裡要好幾個時辰,而且縣城還是有城門的,早上開啟晚上關上,進城時有兵將們守著,過往的人都要一個個地檢查,不是那麼容易的。”

於氏也道:“你聽誰說的?這樣土的東西縣裡的能看得上眼?再說就算是真的,告訴你的人不早自己去掙錢了,還等著你做這個生意?”

寧婉瞧瞧爹孃,他們正是因為一直沒有真正走出三家村,才不知道外面是什麼樣的,不相信自己的辦法,不,其實是劉貨郎和寧清的辦法,當然但是現在已經成了她的了——寧婉肯定這個辦法一定能掙到錢的。

雖然她現在沒有本錢,又有許多許多困難,但是寧婉卻認定,只要自己肯吃苦,一定能成功,畢竟前世劉貨郎和寧清也是經歷許多辛苦的。

但此時天色已晚,寧婉便隨意地道:“我也忘記了,就是聽大家無閒聊時說的。”又勸,“爹忙了一天,趕緊歇著吧。”自己也回了西屋睡下。

矇矓間,忽然聽寧清問:“婉兒,你聽誰說賣山貨能掙錢的?”

當然就是你了,可是寧婉卻不能說,只得含糊地推道:“我忘記了。”

“是不是那一次你在村口遇到的那個騎馬的人?”

也不怪寧清能想到盧二少爺身上,寧婉一直在三家村住著,只有去年過年前跟著一家人去了一次鎮上,她哪裡會認得外面的人?

但是盧二少爺嗎?他一定不知道,因為寧婉聽到人們聊起他,只說他醉心於練功,打仗特別厲害,至於別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