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炒豆(第1/2頁)
章節報錯
寧梁自小寄養在二房三房,受的打壓多了就養成了和軟的性子,而於氏曾跟著爹孃出門討過飯,又哪裡硬氣得起來?
寧婉看著他們,也是覺得無奈。
轉念一想,自己倔強的性子還不是被爹孃如此的軟弱硬逼出來的?
就連性子最和軟的大姐寧賢,也是個有主意的,二姐寧清更是厲害,都與爹孃不同,能撐起家業。寧家三姐妹之所以都不隨爹孃的脾氣,就是這個原因吧。
既然如此,那就讓自己來護著爹孃吧,就與夢中所見的一樣,不,她要比夢裡做得還好!
寧清自然也不滿爹孃的退讓,便低聲嘟囔道:“三石糧食可不少,就是拿來喂幾頭豬,到年底還能多賣兩貫錢呢。”
寧梁和於氏自然知道是這個道理,平日裡家裡連個雞蛋都捨不得吃,哪裡會不心疼三石糧食?但是他們更明白,就是去三房討要,也不可能要得回來,因此都息事寧人地道:“已經不早了,趕緊睡吧,免得白費燈油。”
寧清收了鞋面,寧婉卻道:“不要回三石糧食也行,只是從今以後,我們大房就與三房再不往來了,逢年過節也不必送禮,做了好吃的也不必再送!”
“吃的不送倒行,只是年節的禮不送,村裡的人還不得亂嚼舌頭。”
寧婉就反問:“我們不送,三房敢說出去嗎?”
他們當然不敢。這件事郭餘兩家未必什麼都不知道,但因為沒有說開,還存著一塊遮羞布,三房比大房還不想撕開。就像大伯一樣,他來還糧,為什麼在晚上悄悄來?家裡人過去說起往事,為什麼要把孩子們都趕出去?都是一樣道理,怕二爺爺丟面子。
寧梁和於氏的內心對三房一樣是不滿的,三房對他們的壓榨實在太過了,所以從內心他們也巴不得立即少了這項花銷,因寧婉最近頗辦成了幾件事,他們便也願意聽她的,一同點頭道:“也是這麼個道理。”
自這一日起,三房再沒有來人,就是三天兩頭到大房找好吃的拴兒也不來了,安靜得就似不存在了一般。寧家大房的人樂得清靜,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寧婉又提出要殺一隻雞吃時,寧梁和於氏糾結了一會兒,想到家裡憑白添了三石糧食都是寧婉的功勞,又可憐她先前受了傷,現在額角還有一塊血痂沒有完全掉落,因此還是答應了。
這隻雞吃得比起上一隻還要開心,畢竟上一隻雞還在鍋裡燉著的時候就有三老太太來堵心,然後又鬧了一天,大家心裡都像壓著一塊石頭一樣。但是這一隻嘛,寧家大房關起門來吃得香噴噴,於氏還舀出些雞湯,第二天一早煮了高梁米面和白麵混在一起的麵疙瘩,湯湯水水,讓大家吃撐得捧著肚子倒在炕上不動了。
總之,這些日子絕對是寧家這些年中過得最好的一段時間了!
出了正月,便是二月二,在三家村大家通常說“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戶戶炒黃豆。”據說這樣最能辟邪,還能為一家人祈福。
於氏昨晚睡前就泡了一大盆黃豆,裡面還加了鹽和花椒、八角,到了二月二的早上,先將鍋燒上,待鍋熱了便將泡好的黃豆放到鍋裡,用小火慢慢炒。
豆子是溼的,因此遇了熱也不爆起來,而於氏又只加很少的柴,慢慢炒,鍋裡冒出絲絲的水氣,將豆子一點點地炒幹。泡過一夜的豆子早已經脹了起來,現在便慢慢變小,顏色也變得焦黃。
然後,就聞到香噴噴的豆子香氣了!
先前寧婉早接了鏟子,學著孃的樣子一刻不停在翻動著鍋裡的黃豆,現在卻被娘重新將鏟子拿了回去,“這時候不小心就容易糊了,還是我來。”說著又炒了一會兒,便用鏟子剷出來幾粒遞給寧清和寧婉,“嚐嚐炒好了沒有?”
寧清和寧婉也顧不上燙,用手各揀了一粒丟到口中,在口內又轉了一圈方才涼下來嚼了嚥下,異口同聲地說:“真香!”
於氏自己也揀了粒豆子嚐了,“炒好了!”說著將豆子全部鏟到了盆中,卻將家裡所有的盆碗都拿出來分裝,原來炒熟了的豆子不能堆在一處,免得豆子裡的熱氣不散就焦糊了,而是要攤開晾起來。
寧清和寧婉便每人拿了半碗豆子吃了起來,炒黃豆十分耐嚼,香味兒又特別醇厚,一年到頭家裡只做這一次,差不多是三家村裡最好吃的小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