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你是怎麼知道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兩天後。
身份已經切換成鑄投國貿董事長的楊鑄正在一群人的陪同下,參觀早已大為不同的泉城肉聯廠。
說實話,雖然不管是鑄投商貿還是鑄投國貿,跟泉城肉聯廠之間的關係都是非常不錯,每逢鑄投商貿的年會,更是會邀請對方的高層過來參加;
但是說起來,楊鑄這個大boss卻還是第一次踏足肉聯廠的內部——以前是老李頭專門跑這邊,後來變成嚴主任。
“朱市,楊總、呂總;這是我們去年年底新建成的屠宰分割車間。”腦袋上戴著無塵帽的肉聯廠總經理吳邊站在二樓參觀走廊上,隔著厚厚的玻璃介紹道。
“從2001年7月開始,我們泉城肉聯廠就決心對標國際一流,對屠宰分割、肉製品加工的生產工藝、資訊系統、環保系統等進行改造升級,引進了荷蘭、丹麥、奧地利、西班牙的世界一流裝置,實現了全流程生產自動化、智慧化、資訊化,既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也確保了產品質量。”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型屠宰分割車間,佔地1.1萬平方米,裡面設有自動致暈機、自動開胸機等自動化、智慧化裝置;一頭生豬進入車間後,就會根據部位不同,被分割成70多種產品的原材料,然後隨著流水線,被送入隔壁肉製品車間的加工生產線上,進入滾揉制餡、灌裝、高溫殺菌、烘乾、包裝等環節。”看著腳底下那間絕對算得上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型屠宰分割車間,以及那數百號正在流水線上忙碌個不停的工人,吳邊不由地生出一股濃濃的自豪感。
“目前升級改造後的泉城肉聯廠,生豬屠宰單班產能為每年90萬頭,調理製品產能為每年1.5萬噸,b端產品年產值18億元。肉製品加工專案可實現年產肉製品3萬噸,c端產品年產值8.5億元,生產效率是改造前的2.5倍。”
嘴裡報著一連串資料的吳邊,在說到c端產品時,眼神若有若無地從楊鑄身上瞟過,然後繼續說道:“從目前來看,專供b端市場的香滷豬蹄、豬頭肉、脆耳等熟食,小酥肉、丸子等火鍋食材,已經是我們盈利的主力產品;”
“但是領導指示的對,在打通b端市場的同時,我們肉聯廠不能放棄c端市場,不能只顧著坐吃泉城午餐肉罐頭和泉城火腿腸的老本,必須進一步降本增效,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讓我們泉城肉聯廠真正地走向世界!”
“所以,引入各種先進裝置之餘,我們肉聯廠現在已經開始緊羅密佈地進行諸如美式培根、香腸等產品的開發研究了……”
看著吳邊逐漸進入誓師狀態,已經收到暗示的楊鑄微微一笑,算是明白了這次市裡面有什麼打算了——瞧這動作,市裡面是打算狠狠要一波政績了。
………………
一個小時後,肉聯廠的會客室裡。
“楊總,呂總,你們鑄投國貿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外貿企業,渠道遍佈歐美,對於各國快消品市場更是瞭如指掌,所以……兩位對於肉聯廠打算進軍國際市場這件事,有沒有信心啊?”身形略有些偏瘦的吳姓市領導笑眯眯地看著楊鑄和呂思思。
見到這位領導甫一坐下,就直接進入正題,楊鑄有些同情地看了旁邊表情有些不太自然的吳邊一眼——人家連最起碼的參觀總結流程都省了,那肯定是瞧見你“遞小紙條”的小動作了唄,看樣子,事後你少不得被一陣批!
不過泉城肉聯廠是市級國企,眼前這位又是人家領導部門的上級領導,這種事就算楊鑄也沒辦法插話,只能讓這傢伙自求多福了。
見到這位姓吳的領導一直盯著自己,楊鑄臉上露出沉吟的表情,彷彿是在組織語言;一邊的呂思思見狀,很自覺地挺身而出:“朱市,實話實說,雖然泉城肉聯廠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品牌在歐美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在某些城市的銷量也是不錯,但是……真的打算全面進軍國際市場的話,我覺得還是慎重點比較好。”
這倒是實話,雖然藉助小圈幫的能量,泉城牌午餐肉和火腿腸在歐美這兩年賣的還算不錯,但是你要知道,那些食品巨頭們之所以現在還沒出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泉城肉聯廠的這兩款產品都是低端產品,整體銷量也不算很大,因此在預設為貿易置換的規則下,對方一直沒有展開針對活動而已。
但是一旦泉城肉聯廠打算真的全面進軍國際市場,並且開始推出利潤更高、更符合本地消費者飲食習慣的培根、香腸等產品,那就兩碼子事了——國外食品巨頭的能量遠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動了人家的蛋糕,人家不反擊才怪。
朱姓領導一臉不以為然地擺擺手:“國家現在號召各個企業要學會,就算進軍國際市場有諸多困難,但是……最起碼的決心是要有的嘛!”
一旁的楊鑄聞言,忍不住跳了跳眉毛。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華夏企業整合全球產業鏈網路的商業需求日益強烈,再加上國家實在有些見不得國內企業只會窩裡橫,因此在加入to之後,就開始非正式地號召大家要去瞄準國際市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麼問題來了……以現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企業的競爭力,直接殺入國際市場的話,99的可能性都會,那麼怎麼才能“走出去”呢?
答案很簡單——搞海外併購!
透過收購外國公司品牌和海外銷售渠道,結合華夏的低製造成本優勢,開啟國際市場——大體概括的話,就是“資本走出去、資源買回來”。
為了以身作則,僅僅月2002年6月,這半年時間,以央企和國企為代表的境內投資者就對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的2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2.2億美元,並且已經初步形成了未來可期的回報結果。
眼見著海外併購這條路是能走的通的,上面在舒了一口氣之餘,卻又犯了難——“資本走出去、資源買回來”這條路雖然很好,但卻適用範圍狹窄,更多的只適合資源型企業和原料加工企業,對於數量更加龐大的製造企業和快消品企業,卻沒多大借鑑意義。
於是乎,上面又開始打算嘗試“資本走出去、商品走出去”的道路——透過收購外國公司品牌和海外銷售渠道,結合中國的低製造成本優勢,逐步開啟國際市場。
按理來說,這個想法是好的,邏輯上也沒什麼大問題。
只不過,楊鑄深知,當前絕大部分的國內企業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上,都不具備在快速消化的同時,擁有應對國外同行的狙擊能力——別說蛇吞象了,就算是吞下稍微大一點的食物,都很有可能被噎死。
事實上,未來幾年裡,包括tc收購湯姆遜、上汽收購雙龍等諸多失敗案例來看,華夏企業要走的路還很長。
而泉城肉聯廠雖然現在看起來在國外順風順水的,但楊鑄深知,一旦它正式殺入國際市場,面臨的問題就不是僅僅品牌和渠道這兩個問題了——品牌國際競爭的背後,本質上是整個產業鏈的比拼。
很顯然,楊鑄並不認為當前華夏的農產品以及背後的產業鏈,真的具有拼刺刀的能力。
………………
谷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