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東西幫扶”政策的規定,作為城口縣結對幫扶夥伴的y市,早就在去年派了一名縣一級幹部來到城口掛職,負責幫扶工作的順利開展,而“身負重任”的王順長,在職級平調之餘,理所應當地成了當地幫扶工作小組的組長。

在剛到城口的時候,王順長尚是一副鬥志滿滿的模樣,打算大幹特幹一場。

要知道,為了這次幫扶活動,臨邑市早就準備好了一攬子計劃,打算進行造血式幫扶;

在這些計劃裡,y市不但打算利用“商業合作+直接採買”的模式,幫城口縣消化一大批本地特產,為城口縣的民間經濟的發展積累“第一桶金”;還打算採用組團式支農、支教、支醫等方式,在農業、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工作領域為城口本地培養更多的人才;

除此之外,y市更是頂著巨大的壓力,搞了一個五年期的“西才東輸”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吸納本地的勞動力人口,讓其遠赴y市務工,用以緩解本地嚴峻的就業壓力。

可是,僅僅只是一年的時間,王順長就發現,當時的那些計劃未免有些太想當然了……

首先,城口這邊的資源固然豐沛且具有特色,但是作為本地的支柱型產業,以錳礦、鉬礦等礦產為主的礦產開採和加工業務,蛋糕早就被分好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來插手——那些東西都是全國稀罕的香餑餑,根本不愁銷路;

而農產品這一塊,雖然品質非常不錯,但卻存在著運輸困難、運輸成本高、損耗大等嚴重問題,一斤板栗運到y去立即被盤成了天價,在這個民眾收入只是稍稍好轉的年代,即便是這些板栗的口感再好,但又有幾個願意當這種冤大頭?更何況向來不怎麼願意在“吃”上面下功夫的齊魯人了;

於是沒辦法,在數次遭遇挫敗後,民間商業合作的進度一下子慢了下來,那些農產品只有靠著政府組織採買、消化的方式,才能走一部分量——可是本書之前也說過了,當今這個時代,各地地方政府的負債逐漸攀高,許多方面的預算一削再削,光靠著政府的採買,怎麼可能消化的了這麼多產品?

商業幫扶這塊諸事不順,組團式支農、支教、支醫同樣因為種種原因也並不順利——尤其是支醫這一塊,由於現在醫改正在轟轟烈烈進行,就算是有一大幫子醫生不辭辛勞、不計報酬地下鄉義診,但那些村民買不起藥又有什麼用?所謂鐵人身上也拆不了二兩釘,你總不能奢望這些藥錢全部由醫生和y政府掏腰包吧?

所幸的是,“西才東輸”計劃開展的還算順利,短短一年時間,就幫助了上千名城口本地勞動力遠赴y務工,可是這事的壓力同樣不小。

關於這些城口務工者,y本地的企業負責人是極喜歡的——畢竟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巴蜀人手腳麻利不說,吃苦耐勞的本事在全國更是首屈一指,委實算得上極為優質的基層勞動者;

但是一下子湧入了那麼多城口務工者,y本地人就不樂意了。

要知道,此時的齊魯雖然gdp在國內傲視群雄,但作為一個人口大省,就業上崗依然是是頗為嚴峻的問題;偏偏由於有政府牽頭,這些城口務工者里約有四成是被吸納進了事業單位和國企,其中不少人更是拿到了編制——這如何得了!?在齊魯民眾的眼裡,編制大過天,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搶飯碗”!

於是乎,這種不滿很快反饋到了企業負責人耳朵裡,最終又傳到了y政府這邊;

雖然說關乎幫扶大計,y政府肯定是要繼續推行“西才東輸”計劃的;但是王順長心裡清楚,從今年開始起,自己給出去的務工名額數量,必須要對半砍了——否則的話,等到他重新回到y,迎接自己的就未必是自己心心念唸的“進步”了。

想到這,王順長很有些心煩意亂地捏了捏自己越發深陷的眉心,把注意力放到了眼前這場號稱本年度規模最大的“商促會”上來。

………………

所謂商促會,全稱應該叫做“城口縣商業經濟合作促進交流會”,其形式跟後世的糖酒會、南博會很有些相似;

由於齊魯和一些南方省份的第二、三波幫扶企業考察團已經抵達,因此這個運動館臨時充當的會館裡,竟然也陳列了將近七十張桌子,考察團坐在桌子上,認真地跟訪客溝通,而每一張桌子前,無一例外地圍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由於城口的產業和資源呈碎片化分佈,考察團的業務也多種多樣,因此當地政府幹脆放開與會資質,除了本地企業外,也讓村集體和部分村民進來參與資源對接。

………………

一個宣傳海報上寫著“大巴山森林人家”的桌子前,兩名女性正在跟兩個表情略帶忐忑的村集體代表溝通。

“老闆你好,我們是輿田村的代表,前兩天您去過我們那裡考察過的。”一名四十多歲的瘦小漢子,穿著很有些不大合身的地攤西裝,臉上堆著笑容跟眼前的中年女子打招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首的那名女子似乎完全無視了漢子西裝下那件藍色背褂所帶來的不協調感,想了想,恍然大悟似地笑了起來:“輿田村啊,我記起來了,你們那邊的風景很好,有開發民宿的潛力,只不過……對比於務農,你們那邊的村民似乎對於把自己房子改成民宿專案不是太能接受啊!”

“所以,上次跟你們溝通後,你們輿田村現在的內部討論結果是什麼?”

瘦小漢子臉上的褶子越發顯眼:“老闆,商量出來了。經過我們的不斷說服,我們輿田村現在一共有二百零一戶人家,經過村集體討論後,有六十一戶人家願意把自己的房子改成民宿,並且願意承擔日常基礎的服務工作……主要是剩下的人家都外出務工了,不然的話,願意接受民宿改造的人應該更多!”

“然後這兩天我按照您上次教我的辦法發動全體村民去做測量了,經過初步統計,這61戶人家的房子在現有地基上進行改造後,應該能提供1515張床位!”

中年女子聽到這個數字,皺了皺眉:“61戶人家,1515張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