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三日一夜(2)(第2/3頁)
章節報錯
資金注入?
以當下的融資環境,除非是大華投資這種具有天使投資人性質的資本機構願意出手,否則自己這些民營企業哪有那麼容易從銀行貸到款?
可是眾所周知,大華投資目前只投製造業和研發機構,自己這種服務型企業,人家根本看都不會看上一眼——而這個孵化中心只不過是鑄投商貿麾下小的不能再小的一個附屬企業而已,人家怎麼可能衝著你張林的面子破例?
借雞生蛋?
這年頭人人都不是白痴,就算你想把成本轉移到上游供貨商那邊,但雙層ppp架構運作模式下,本著某些潛原則,那些供應商都是雙慶或者城口本地的企業,怎麼可能衝著自己這個外來人的面子壓那麼多貨款和勞務費?
再說了,口罩什麼時候能摘下來誰也心裡沒數,就算有人肯出面調節,讓那些供應商壓資金,但時間長了,那就是個妥妥的地雷,一旦因為客觀原因,款項拖欠的太久,到時候爆出來就足以讓自己粉身碎骨!
似乎沒有察覺到眾人眼中的狐疑,張林笑眯眯地盯著他們:“諸位,聽過【以p估值法為基礎的供應鏈金融麼?】”
p估值法?
供應鏈金融?
那是……什麼東西?
幾位老闆面面相覷,似乎被震住了。
張林略有些得意地笑了笑:“諸位都是做實體的,對於應該選用什麼樣規格、什麼材質的產品、以及該怎麼把那些基礎設施用最小的成本做到盡善盡美,那是絕對的專家——但是很可惜,你們不懂金融;”
“同樣的,那些銀行或許很懂如何去做理財產品,很懂得資金如何流轉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並且給出周密的風控方案——但是很可惜,他們不懂供應鏈!”
“所以,現在就出現了這麼一副情況。明明諸位都是能操弄母雞下金蛋的高手,卻始終無法拿到銀行的足量貸款;”
“同樣的,那些銀行明明每年都要揹負著巨大儲金成本,但卻因為自己不懂實體供應鏈,不敢亂投,從而遲遲不敢放貸。”
“既然如此……我們把兩者融合一下不就行了?”
融合一下?
眾人聽的似懂非懂,但卻忍不住呼吸急促了起來。
張林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水:“首先,我們必須清楚一點;諸位的專案都是ppp專案,更是把資產包掛在城口集體經濟管理公司下面的、具有實驗性質的雙層ppp架構的專案——這就意味著這些專案本身,已經被城口政府授信了。”
“雖然說授信的多寡取決於城口集體經濟管理公司對你們的態度,以及這些專案的長遠價值,但不管怎麼說,有了授信值,銀行對你們的大門,就敞開了一條門縫,接下來的就是如何把這些授信值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就拿李總的民宿專案舉例,我們不妨試想一下……”
“假如貴公司核心業務的資產包在城口集體經濟管理公司系統裡的授信額為5,那麼如果貴公司指定修齊鎮合作社下面的某家建築公司為唯一土建工程承包商,那麼貴公司的民宿專案在城口集體經濟管理公司系統裡的授信額會不會變成6?”
“如果建材指定到復興街道下面的某家建材公司呢?這個授信額會不會變成7?”
“傢俱和電器指定到葛城街道下面的某家貿易公司呢?這個授信額會不會變成8?”
“民宿軟裝潢、人員僱傭、一次性消耗用具等等,全部指定到具有集體性質的上游企業呢?你的授信額會不會直接突破10?”
聽出了張林的言下之意,眾人的眼睛開始亮了起來——作為旅遊行業裡僅次於導遊的第二大核心中介渠道,民宿上下游可以掛靠和承接的業務太多了,只要全部指定具有集體性質的本土企業,那區區10點授信點算什麼,20甚至30個授信點都不是沒可能!
張林抬手製止了眾人發言,笑了笑:“這只是第一步,做好本土化業務捆綁和利益分配只是勉強搭起了個框架,並不足以解決諸位的問題——事實上,城口集體經濟管理公司需要管轄的專案和資產包太多,只靠他們的授信,你們是不可能貸到足額的款項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我們不妨再設想一下,如果城口忽然出現了一家工程總包公司,採用【墊工後付】的方式,接下李總的單子,用墊款+延後分期結算的方式幫李總先把那些民宿改造了,會是什麼情況?”
工程總包?
先墊錢,再延後分期結算?
利息?
李總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貓膩。
妙啊!
雖然這中間採用的是信用卡分期的模式,但不管怎麼說,總能解決自己的現金流問題,總比坐在這等死強……再說了,這種性質的公司背後是什麼人,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要是能在業務上搭上關係,等同於報上了一隻小腿,以後亂七八糟的麻煩也能少上許多,為此就算多付一點利息,那也是不虧的。
似乎察覺到李總的想法,張林搖了搖頭:“李總,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這種總包公司,是由各鄉鎮合作社合資成立,是普通的正規公司!”
誒?
各鄉鎮合作社合資成立的普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