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所思(第1/4頁)
章節報錯
“喂,小子,你說李總他會怎麼處理這事?”吃完飯,李明給楊鑄倒上一杯檸檬紅茶,最終還是沒能忍住,問出了他剛才一直心心念唸的問題。
沒法子,雖然有些科研主管真的不像話,
但是至少,他們手底下絕大部分基層科研人員是無辜的——李駿那人向來殺伐果斷,即便在國內他不可能會採用一些過線的手段,但是在財務報表上做做文章,然後正大光明地來一場聲勢浩大的“連誅”,讓這些人下崗卻是極有可能的。
如果這些人只是普通部門裡的普通員工也就罷了,
下崗就下崗了唄,反正華夏那麼多人,不缺你這麼幾個。
但是……這些可是科研人員啊!
當了快三年的一把手,李明太知道現在國內一個合格的農業科研人員有多稀缺、多難招了——經過二十多年來的輿論洗腦,農業在大眾腦海裡早就成了“低人一等”的行業,相關各個細分專業的研究生數量已經下降到了一個讓人不忍直視的數字;偏偏90年代起,由於種種原因,科研領域的大小牛們又掀起了一場規模不大不小的下海潮,這種風潮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農業研究領域,導致願意沉下心來做研究、同時水平還夠的一線農業科研人員數量堪比國家保護動物。
事實上,這也是明明李明並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但在這件事情上束手無策的主要原因——這些科研人員都是千辛萬苦才高價“搶”回來的寶貝,流失任何一個,都是他無法承受的痛啊!
什麼?
你說需要處理的只不過是那些態度出問題了的科研主管,跟那些基層科研人員有什麼關係?不玩連誅就可以了啊!
額……
你只需要知道,由於採用了近似於“學徒制”的教學方法,再加上“推薦體系”的存在,每個科研細分領域都是個“圈”,在彼此都或多或少帶著一些裙帶關係的環境中,
當今這些人對“前輩”和“同門”們的依附程度,甚至遠遠比娛樂圈還要嚴重;這些人對於其他人,
尤其是基層後輩們的約束力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否則的話,僅僅只憑專案資金分配權的話,某些人憑什麼能成為學閥?
而這些科研主管或許在具體的專業知識層面並不怎麼樣,但是幾乎每個人都另有一層“師叔”、“師兄”或者乾脆就是“師父”的身份,對於下面這些基層科研人員的影響力,卻絕對是超乎尋常人的想象——李明幾乎可以肯定,一旦把這些科研主管開了,等他們找到新東家後,那麼這些人下面的科研人員,至少有將近九成也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提出辭職,然後奔赴下家;與其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把整組人全開了呢。
………………
看到老李頭有些心疼的樣子,楊鑄笑了笑:“李駿那邊怎麼處理,我不知道,但是換了我的話……”
李明眼睛一亮:“換成你小子的話,你會怎麼做?”
楊鑄嘿嘿一笑:“那些科研主管之所以敢拿你不當回事,一方面固然是你平日表現的太過順著他們,
讓他們失去了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卻也是他們知道,
在當下的情況下,他們的作用不可替代……或者說,在短期內根本無人能替代他們!”
輕輕咬了咬杯子裡的檸檬皮,然後嘬下一小口紅茶,楊鑄懶洋洋地說道:“知道麼,做管理的最怕公司出現這種人才方面的囚徒困境——一般來說,我們要麼在一開始就儲備了一具有替代性的人才,一旦有需要,可以立馬把人踢走而不會明顯影響企業運轉;要麼就是乾脆從運轉體系和價值體系上入手,重平臺而輕個體,最大程度地弱化各個員工的單個價值,使他們成為某種意義上可以隨時被替代的螺絲釘;”
“當然,希望農業科技業務性質有些特殊,當前的主要業務誓應用型農業技術研發;既然是做科研,自然不太適合走工廠化運轉體系——既然如此,那我們抹掉這些科研主管的不可替代性因子,從各方面讓他們感受到足夠的危機不就行了!?”
頭幾句話讓老李頭聽的背脊發涼——仔細想來,鑄投商貿用的就是本質上與國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重體系,輕個人”的複合模式,目前除了他自己,上上下下沒有誰真正具備不可替代性,難怪外界一直在傳這個混球不善於內部管理,但鑄投商貿這麼些年來,一個跳起來炸刺的中高管都沒有,原來根子在這啊!
不過這並不是他目前關注的重點,聽到楊鑄後面的話,老李頭急不可耐地問道:“怎麼讓這些人感受到危機?”
楊鑄翻了個白眼:“拜託,近有鑄投基因實驗室,遠有四十多所緊密合作的農林高校,大不了你釐清這些科研主管背後的人脈因果關係後,錯開人脈線,給予一定的啟動資金後,把那些細分科研專案,當成競標專案來運作不就行了?——實在不行,讓鑄投國貿從國外找幾個實驗室也參合進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李頭聞言,卻只是搖了搖頭:“這個想法我早就想過,但是不成的……希望農業科技公司是國資企業,有了這層背景在,國外的實驗室上名單會有很大的阻撓,而除非豬頭基因實驗能拿出所有的成果,否則這些專案很容易被圍標不說,後續的科研應用統合過程也很容易出么蛾子!”
說完,李明嘆了口氣:“啟動資金不啟動資金的好說,公司現在賬上還算比較富裕,不差那麼點錢,打水漂就打水漂了,但是……我怕過後,那些科研主管會變本加厲啊!”
李明雖然說的含糊,但楊鑄怎麼可能不知道他的顧慮?——這麼多年來,99.9的科研專案都是靠著國家撥款和國企丟出來的專案撐著,裡面早就有一套尋常人看不懂的潛操作了。
見到老李頭有些失望,楊鑄卻只是笑了笑:“如果這些科研成功的名義所有者是鑄投國貿這個大型私有企業,應用途徑是專門針對歐美地區的有機農產品出口呢?你覺得那些人還敢圍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