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繫結(第1/3頁)
章節報錯
眾所周知,鑄投商貿大boss最出名的其實並不是其草蛇灰線的戰略佈局,而是其精準到可怕的商業趨勢預判。
因此小會議室裡,幾乎所有人都在認真傾聽楊鑄對咖啡行業的預判分析,生怕錯漏掉一個字。
看著所有人都看著自己,楊鑄一臉淡定地繼續說道:“第二次新浪潮,從全世界範圍內來講,其實在三十年前就已經逐步出現了,並且有著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但在咱們國家,卻只是前年,也就是99年才開始埋下的火星;雖然出現的晚,但從觀察到的跡象來看,其洶湧速度堪稱兇猛!”
三十年前?
99年?
林可染若有所思,似乎隱隱明白了楊鑄所指的是什麼:“你是說……連鎖手工咖啡店品牌?”
楊鑄點了點頭:“沒錯,第二次浪潮就是具有工業化特質的連鎖咖啡店品牌擴張!”
說完,楊鑄有些感嘆:“我說過,商業其實是一個不斷輪迴升級輪迴的過程,而其底層邏輯依舊脫不開馬茲洛的需求理論;”
“撇去西方世界不談,單說咱們國家;隨著咱們國家改革開放二十年,在生活水平急速提升下,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經開始不愁溫飽了;”
“人嘛,總有著天然的劣根性;既然不為吃的發愁了,總歸要乾點什麼來尋求一點優越感,用以證明自己比別人更牛逼;”
“因此在這個時候,某些能凸顯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消費行為就很有市場了;從一開始的穿西裝,到接下來的吃洋快餐、再到後面的吃西餐、買汽車、名錶明包等等;其本質都是在咱們國家西學東漸環境下,大部分消費者【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比較心態;”
“而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咖啡行業的話……在整個華夏基本上都完成了咖啡的品類教育,速溶咖啡已經隨處可見的時候,你猜消費者會更加傾向於哪種產品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林可染腦海裡浮現出當初楊鑄關於新品咖啡研發時的那些言語,脫口而出:“當速溶咖啡已經變得隨處可見的時候,那些先鋒消費者自然要拉踩一下別人;要麼開始選擇更【專業】的咖啡產品,要麼就乾脆去咖啡廳裡喝現磨咖啡,用以證明自己這個弄潮兒更加高人一等!”
楊鑄點了點頭:“沒錯!”
“但是做過商業的人都知道,領先一步叫先烈,領先半步才叫先驅;”
“由於咱們國家對於咖啡的認知程度、接受程度依舊不高,品鑑能力更是近乎於沒有——當然,放在整個世界而言,不管是茶、咖啡還是酒,其實真正懂的人永遠是那麼一小撮;”
“因此,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專業級咖啡店和品牌要麼就是因為受眾基數太少難以擴張,要麼就是其實際價格明顯高於普通消費者心理預期而無從擴張;”
“這就導致了小白級別的速溶咖啡與專業級的咖啡之間,出現了兩個市場斷檔——入門級咖啡算一檔;精品級的咖啡算另一檔;”
“而這,正是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咖啡店品牌開始出現,並快速擴張的原因——這種採用工業標準化運作的咖啡產品,口感和品質上明顯比速溶咖啡好上一些,咖啡形態也不一樣,算是很好地填補了入門級咖啡市場的空白。”
“這裡補充一下,雖然星巴克現在在我們國內只有三家試點性質的店,但是如果你去蹲店觀察他們的經營現狀和消費者反饋的話,就知道如果他們要想在國內迅速擴張到所有一二線城市,只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除了品質勝過速溶咖啡一籌的產品屏之外,這些連鎖咖啡品牌還為消費者提供空間、情感、階層上的附加值;”
“最關鍵的是,這種門店咖啡,是需要人專門為你現做的——想想看,不管是你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但對比機器生產出來的速溶咖啡,有專人為你現做咖啡是不是更能讓你享受到剝削他人勞動力的快感?”
“呵呵,如果大家有疑問的話,不妨去帝都國貿和魔都力保大樓觀察一下,那些衝到星巴克裡去喝咖啡的消費者,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錢,一個個咬著吸管的臉上,是不是都是一副人上人的表情?”
“從這一個層面來說,我們合作的新咖啡品牌,雖然在產品概念和品質上,介入的也是入門級咖啡這一市場;但從情感價值和自我滿足感這一塊,比起星巴克這類的連鎖咖啡店品牌來說,卻依舊弱了一環。”
“我一直都在說,做市場,不要光把眼睛在直接競爭對手身上;很多時候,關聯性的競爭更為致命……”
聽到這,林可染就算再傻,也明白了自己方案裡缺的東西是什麼了:“楊董,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們在情感價值和自我滿足感這塊再做做文章?”
楊鑄點點頭,心想你總算不算太笨。
林可染和手下三名中層管理人員面面相覷,好半晌才一臉為難地說道:“楊董,雖然這個方向我們很認可,但是……我們一下子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罷,小心翼翼地看著楊鑄:“要不……你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楊鑄似笑非笑地看著她,弄的林可染差點想把腦袋鑽到桌子下去。
哪怕是個小白都知道,商場如戰場,這本就是去年定下來的專案,恰逢開春伊始,正值籌謀發力之際;自己這會卻讓楊鑄這個“甲方”再寬限一個月去想法子補足自己方案裡的缺陷,這委實有些丟臉;
最關鍵的是,即便是楊鑄再給她一個月的時間,她也未必有信心能找到可落實的解決辦法——要知道,楊鑄可不是那種容易糊弄的主,妄圖塑造幾個概念,然後透過宣傳這些無本之木的方式來找補這些缺陷,在他這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