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是麼,我還正尋思著啥時候再去彌勒吃吃滷雞、泡泡溫泉,再溜到竹園去敲敲竹槓,讓你請上一碗牛肉米線呢!沒想到竟然在這見到王廠長你。”

“哎~~!看來那碗米線敲不著嘍!”楊鑄一臉的痛心疾首,看得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想吃竹園的牛肉米線?這還不簡單,這些飯菜打包,我現在就直接開車把你拉回去,讓你吃個夠!”王廠長大手一揮,拉起楊鑄的手作勢就要往外走。

看著兩人在那旁若無人地敘舊,林可染在一邊笑了笑:“楊鑄,我覺得你最好改一下稱呼,還叫人家王廠長不合適,人家現在可是王董了!”

王董?

楊鑄狐疑地看著眼前膚色依舊黝黑的中年漢子,心中隱隱有所猜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廠長也不藏著掖著,把這兩年的經歷說了出來。

………………

嗯……

自從98年在白糖期貨這塊狠狠賺了一筆之後,彌勒糖廠便徹底擺脫了當初的窘境,之前的歷史欠債也被還的七七八八;

一次性被補足了欠款後,有錢賺的蔗農們也願意把甘蔗賣給彌勒糖廠,一時之間,彌勒糖廠竟然拿到了竹園80的甘蔗種植合同和整個彌勒近60的甘蔗終止合同,在原料這一塊佔據著絕對優勢;

再加上當初在供貨這一塊,很是厚道地照顧了那些老客戶一番,對那些新下單的客戶們也沒有玩什麼“臨時漲價”的手段,口口相傳下,在行業裡的風評竟然一路扶搖直上。

一來二去,彌勒糖廠竟然憑藉著那次白糖漲價潮,非常順利地開啟了全國市場,效益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

再加上99年,本來因為低溫霜凍原因,滇南的甘蔗再一次迎來減產;在遊資炒作下,白糖市場這塊又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連漲;

但是有了經驗的王廠長在四處諮詢了氣象專家後,早早有了準備,於是當年在這一塊又是藉助發改委的力量,敲掉了那些遊資的囂張氣焰後,腰包也肉眼可見地鼓了起來。

彌勒糖廠的效益如此之好,再加上王廠長對於某些事的態度比較強硬,省裡面自然不會再無視彌勒糖廠的現狀,逼著它被低價收購;

因此另一個“王總”的謀算算是徹底落空了——楊鑄在後世見到的“滇南力量生物集團”大機率不會再出現了。

不過好在省裡面之所以想要把一大票子糖廠重組,其根本原因就是透過規模效應來增效降本,從而擺脫各個糖廠年年虧損的現狀;

至於究竟是誰來當重組後集團公司裡的那隻領頭羊……

只要資質符合要求,這個其實並不是特別重要!

於是,得到了上層示意的王廠長開始了自己的重組談判之旅,並且由於條件優渥,很順利地便與七八家糖廠達成了統一意見;

“滇南彌勒製糖集團”……這個在後世並沒有出現的國資控股公司,在今年年中,竟然就這麼出現了,而不出所料的,王廠長登上了董事長的位置,變成了“王董”。

而這一次他之所以來到德宏,是因為在幾次溝通之後,這邊的“梁河糖廠”終於答應併入滇南彌勒製糖集團,他跑到這邊籤合同來了。

而之所以今天專門宴請林可染……

一方面是由於自打98年開始,希望集團就是彌勒糖廠的最大客戶,只要品質過關,糖廠裡的低硫糖願意供多少,希望集團便收多少,絕對沒有二話;

知道希望集團的千金在德宏呆了半年,無論於情於理,都該招待人家好好吃上一頓。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彌勒糖廠變成“滇南彌勒製糖集團”後,產能跟以往不可同日而語,這麼多糖,希望集團自然不可能依舊照單全收,因此王廠長也想趁著這次機會探探口風,看看希望集團的極限究竟在哪裡,好方便他在業務方向和產能調配上做出規劃——眼瞅著榨季馬上就要來了,這事不可謂不重要。

………………

聽聞彌勒糖廠這兩年的歷程,楊鑄有些感慨。

一個企業的生死,其實往往就是那麼一兩個機遇節點的事;

僅僅是兩次不算大的糖價波動,原本的“滇南力量生物集團”便沒了影,取而代之的是“滇南彌勒製糖集團”,商海的無常可見一斑;

不過王董好歹自己的老朋友,眼下見到他風光無限,自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