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鑄看來,隨著華夏社會經濟的告訴發展和商業環境快速迭代,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管理的唯一主題,是企業夭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隨著未來二十年內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成長的可持續性”對於企業而言,將成為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課題。

以後世的諸多曾經風光無限的網際網路巨無霸企業為例,之所以在華夏經濟開始下行的時候,開始絞盡腦汁地竭澤而漁,除去資本的回報要求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日常管理和企業文化過於追求利潤最大化;以至於無論什麼決策都需要考慮收益比,導致除了少部分高層外,中低層員工的創新思路越來越功利化,最終開始被市場反噬。

而提到“企業成長的可持續性”,就不得不提到“上升通道口萎縮”和“惰工”這兩個毒瘤現象;

其實在楊鑄看來,這兩個毒瘤現象是互為裡表的。

正是因為管理層固化,一旦過了擴張期,企業可供基層員工晉級的管理崗位就越來越少,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自然就被閹割掉了;即便是有著技術崗的分級薪酬制度,用金錢去刺激他們,但時間稍長,很大一部分員工在衣食無憂後依舊會因為自我價值的缺失而越來越沒激情。

同理,管理崗也存在著這種情況,除非你能拿到公司的股份,否則職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後,過半的人依舊會很容易出現“躺在功勞鋪上混日子”的心思;偏偏未來華夏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旦管理崗懶於學習和進步或者喪失了對市場的敬畏心,就極有可能給公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而且很不巧……鑄投商貿目前就有這種隱患!

作為第一批跟著嚴主任打江山的元老,陳翔麾下最初的那些員工目前個個都成了中層管理人員,個別還晉升了高層,第二批加入的員工也有不少人得到了晉升。

本來這也沒什麼,畢竟他們的貢獻對得起他們的崗位。

但是偏偏從o2o專案大獲成功後,這群人裡很有一些傢伙飄的厲害,自以為憑著鑄投商貿現在的勢頭,已經“江山永固”,可以“放馬南山”了;從平日的工作態度和提交的方案就可以看出,這些人在最近半年的時間裡業務能力沒有任何進步,連帶著心裡的那股氣也洩掉了,反而私下裡開始拉起小山頭來。

偏偏嚴主任他們雖然有時候也不太高興,但整體來說,只要這些人不踩紅線,就聽其任之,哪怕是楊鑄私底下聊了兩次,這個犟老頭和陸文蘭等人也是一味地打掩護。

看出嚴主任他們是真的打心底不覺得這事有什麼大不了的楊鑄頓時不高興了。

當企業的規模達到了一定程度,拉小山頭這事對於他這個大boss來說,未必是件壞事,故而他可以裝作看不見;可是嚴主任等人老式國企氣息極濃的做派和價值觀,可是讓他極為頭大。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華夏未來商業競爭的殘酷,也沒人比他更清楚未來十年內,人才對於企業的價值。

前面說過,上有所好下必從焉,嚴主任等人的老式國企價值觀,固然會讓公司氛圍變的極有人情味,但同樣的,也會加速鑄投商貿上升通道的萎縮速度——在這種過於將人情的公司,只要不踩紅線,基本上很難空出位置來。

楊鑄用腳都能想得到,等到兩三年後,鑄投商貿的擴張結束,再也沒有新的管理崗來安置那些新湧現的人才的時候,公司裡面會是什麼一副情況——既得利益者迅速跟風躺平,再無寸勁;沒什麼升遷希望的基層員工不爽整日為廢材上司賣命,然後化身為鹹魚,整日磨洋工。

接下來嘛……成了沒牙老虎後,鑄投商貿的結局很容易猜到,要麼被資本收編,然後管理層進行清洗式的人才最佳化;要麼面對著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三五年內被吞的渣都不剩!

無論是哪一條,都是楊鑄無法接受的。

偏偏鑄投商貿現在開始進入了擴張期,這種事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現在都不適合跟嚴主任等人頂牛,因此他思索推演了很久,決定先把訊號放出去,然後等個合適的時機推行去中心化管理模式。

………………

所謂“中心化管理模式”很好理解,就是傳統的金字塔模型,每個員工接受直屬上司的領導,一切工作以滿足直屬上司的需求為第一要務。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任務的修正引數低,在執行過程中不容易產生大的偏差;

但同樣的,缺點也很明顯——從企業角度來講,除了壓制創新動力外,也會因為過於依賴中高層的決策力和管理能力而產生較大的風險。

而所謂的“去中心化管理模式”,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看的出,這是一種大幅降低領導者,尤其是中層領導作用的管理模式。

簡單地來說,未來的鑄投商貿將借鑑遊戲裡公會任務的模式,直接由頂層頒發任務;每當有什麼專案或者任務了,便將其公佈於所有職員眼前;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不管你是什麼部門或者事業部的,只要你有自信,就可以申請成為專案負責人和參與者,然後從一堆申請者裡面挑選人員,組建新的團隊,共同完成任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種以任務為第一目標的非固定團隊合作模式,除了能給成員帶來額外的獎金收益外,還能從很大程度上解決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的問題——畢竟後世的某位名人說的很在理,員工離職或者沒幹勁,要麼是錢沒給夠,要麼是覺得受委屈了;

更重要的是,當這套模式實施後,幾乎是從根底上解決了一半的上升渠道的問題——屆時管理崗位,尤其是中層管理崗,將更多是一種近乎於名譽職稱的存在,而不是以往能掌控你生殺大權的閻王爺;即便是從收入層面來講,只要你有能力,每個月拿到的錢數倍於你名義上的直屬領導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只不過,這套管理模式必須要有一套類似於erp系統的軟體作為支撐,並且其中的運作流程非常複雜,楊鑄劃出框架後,便交給熟悉業務的萬清猗去慢慢填充細節去了,一時半會還拿不出結果來。

………………

聽完楊鑄有選擇性的解釋,陸菲菲覺得腦袋有些發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