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輩子的軌跡沒有出錯的話,今年,也就是2000年的12月,華夏就要正式加入to了,

接下來,就要發生一系列對華夏影響極為重大的事件了……

2001年華夏對外開放大豆市場,外資企業不斷湧入國內;順帶著把各種無法自育的轉基因種子帶入了國內,並且一度把華夏大部分的本土品種擠得消失在市面上——大豆也是如此。

要知道,種子可是農業的“晶片”啊!

而到了2003年,國內大豆產量不足1000萬噸,進口量也只有2500萬噸,但是壓榨產能已經高達7000萬噸,大豆壓榨行業有一半產能被閒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遊資開始炒作華夏糧油企業的需求,不斷推高大豆期貨價格。

2004年,有傳聞稱因為氣候原因,漂亮國大豆將大幅度減產,華夏糧油企業開始高價在期貨市場買入,大豆價格暴漲至翻倍。

由於期貨價格的影響,國內豆農也紛紛擴大了種植面積。

然而漂亮國農業部突然宣佈,當年大豆非但不會減產,甚至還會豐收。前期低價建倉的遊資開始拋售手中的大豆,大豆價格一落千丈。

訊息傳來,國內糧油企業面臨鉅額虧損甚至破產危機,國內的豆農也因為大豆價格暴跌而血本無歸。

abcd四大糧商此時趁虛而入,配合當年華夏的招商引資政策,紛紛控股或參股華夏的主要榨油企業。到2008年,華夏90多家主要國內榨油企業中,64家已變成外資獨資或合資,控制了華夏85的實際加工總量。當年,華夏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度也突破了70,即便是國家後來越來越重視這一方面的問題,但大豆,成為了華夏糧食安全戰略裡那顆最醒目的地雷。

而那些外資之所以能順利地控股這麼多榨油企業,極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多為tob,自身沒有足夠的toc銷售能力;

而自己力所能及地把部分榨油企業的產能轉化為工友之家的自有品牌,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8年後的那一刀帶來的疼痛。

而且,說不得佈局順利的話,幾年後可以狠狠背刺某些企業一下。

這……才是楊鑄花費那麼大精力搞這個專案的真正原因!

呵呵,一般來說,只要資產超過8位數,那麼這個人基本上追求的便不是物質生活了,而是社會存在感;

楊鑄兩世為人,不管哪一輩子都不是單純地為錢活著,上天眷顧,給了他一次重生的機會,如果不搞點什麼動作,那豈不是很不給老天爺面子?

喜歡重生1998之混也是種生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8之混也是種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