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第三十六章進小黑屋了,大家先跳著看著吧,如果出不來的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網上搜一下關於九江段抗洪的影片資料,上一章講的是正是子弟兵抗洪救災的故事,資料反而遠比文字震撼。)

雖然後續還有許多救援工作需要去做,但在某人的慫恿下,李明還是向林雄提出了返廠的建議。

理由很簡單,最危險的光景已經過去了,未來幾個月內不會再有強降雨,自己留在這的最大理由已經不在了。

況且隨著全國各地趕赴九江的志願者越來越多,已經很出風頭的泉城汽水廠就沒必要留在這了——所謂過猶不及,有時候,不懂得讓出表現機會的人是要被上眼藥的。

於是林廠長和李明以及另外幾個小組長跟指揮部的領導們很是緬懷了一下共同奮戰的崢嶸歲月後,便在他們很有些欣賞的眼光中拂身離去。

搖搖晃晃地坐在肉聯廠重新支援過來的新車上,楊鑄閉上眼,開始發起呆來。

98年這次特大洪水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撇去深層次的東西別的不說,後世人們閉著眼睛數出來的改變就有三個:

第一,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推動了三峽工程的立項,極大地保障了長江流域的水流安全,使得後世即便再遭遇特大洪水,也遠遠不會造成這麼大的損失。

第二、子弟兵們的無畏表現,深深烙印在了全國民眾的心裡,並且獲得了所有人的衷心擁護;打那以後起,無論發生多大的災害,只要子弟兵一出現,國人就會如同看見定海神針似的吃下一顆定心丸,這種發自靈魂的信任感,給某些下水溝裡的計劃帶來了極大地阻撓。

第三、98年抗洪裡的無數光輝事蹟,如同一顆顆溫暖的種子,默默地埋進了人們心裡的深處,正是有著這些種子,在祖國商業邏輯和普世價值都處於鉅變時期成長起來的許多人,才不至於變得那麼冷漠,後世裡備受人們心疼的年輕消防官兵們之所以那麼奮不顧身,很難說裡面受了多少抗洪事蹟的影響。

哎……江湖雖遠,但希望以後真的有機會跟那名救了自己的小戰士喝喝酒吧。

楊鑄默默想到。

………………

而此時,泉城的積水已經退去,在家裡憋了快兩個月的人們發洩式地在外面閒逛,很晚都不肯回家,於是很自然地,重新開張的夜市成了他們必去之處。

而在人數比完日足足多了一倍的各地夜市裡,一些攤主不知道抽了什麼瘋,硬生生搬來了電視支在那,然後把頻道所在tv1和齊魯衛視。

此刻在電視的畫面上,正播放著抗洪救災過程中的一些感人事蹟和人物專題。

很快,一些讓泉城人很眼熟的藍色制服出現在畫面上:

畫面1:“捐贈的這批子物資是我們廠和肉聯廠一個月幾乎所有的產能了,如果不夠,我們會繼續生產、繼續捐,直到受災群眾們不需要了為止!”林雄一臉義正言辭

畫面2:“廠子丟了這麼多效益職工會不會有怨言?我覺得記者同志你想多了,我們是國營企業,所有員工在入職的第一天就知道,我們不是單純為了效益而存在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擔負著沉甸甸的社會責任,祖國大災之際,我們就算困難個一兩個月又怎麼了?都是齊魯漢子,少吃幾頓餓不死!”洪師傅帶著不以為然的笑意。

畫面3:“我是共產黨員,一批子華夏共產黨員在祖國遇到困難的時候,從齊魯趕赴全國各地的受災現場,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好奇怪的。如果非要給出個原因,我只能說,我們依舊記得曾經在黨旗下宣過的誓。這,就是原因!”李明一臉的嚴肅

畫面4:“記者同志,堤壩上出了狀況,我得趕過去幫忙,麻煩讓一下!”李明面沉如水。<d都什麼時候了,就只知道採訪、採訪!你丫的分不清輕重緩急啊!?給老子滾!”

“還有你,你既然有這麼副好身板,幹嘛不為抗洪出把力?趕緊的,跟我一起扛渣土袋去!”

在地面沾染上泥漿的畫面,依然記錄著李明狂怒到猙獰的表情。

畫面6:搖搖晃晃的畫面,記錄著泥猴般的李明、攝影師吃力地扛著200斤的麻袋飛奔的畫面,脖子上的青筋和被磨出血的肩膀與淤泥混染在一起,顯得格外刺眼。

畫面7:伴隨著一聲驚呼,滿頭是血的李明被眾人從駕駛室拉了出來,然後趴在地上乾嘔不已,而那有一小半懸在壩外的車身和癟的不成樣子的車頭,讓人寒毛都豎了起來。

畫面8:十幾輛印著汽水廠和肉聯廠ogo的大車一輛接一輛地沉入江中,林雄一臉嚴肅:“首長,夠不夠?不夠的話我再去調幾輛過來!”

畫面9:“額……如果非要說私心,那我的確有,我希望讓全國民眾看一看我們齊魯人的風采;我想讓所有人都知道,每逢華夏大地遭受苦難之時,能站出來的不只有獻出百萬英魂,挺住了民族脊樑的川人和以一腔熱血上薦軒轅的湘人——我們齊魯漢子,也不是孬種!”頭上裹著紗布的李明情緒有些激動,最後的一句話,幾乎是吼著出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