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黑色虎紋,蜚之毒體!(第1/2頁)
章節報錯
觀想圖,是修行高深武學的必備之物。
因為但凡是高深的古武都會涉及到“精氣神”的修行,“精”便是體魄、氣便是“氣機”,而神則是精神,也稱其為“神意”。
唯有精氣神三管齊下方能內外兼修,體壯氣足。
也正因為如此,修行這些古武的時候才會需要利用丹藥精油強其體魄,以呼吸之法強其氣機,然後憑藉觀想圖強其神意
而此刻鐘無咎面前的“觀想圖”便是一副猛虎下山圖。
繪製此圖的人顯然畫技超群,畫中的猛虎雖然筆墨不算太多卻是活靈活現,不過更重要的是這畫中似乎蘊含著一股強大的意念,以至於只要凝視此畫,那畫中猛虎竟如同活過來了一樣,隱約有一種要從畫中一躍而出的感覺,甚至模糊間還能聽到那震天動地,讓百獸顫抖的虎嘯!
而在鍾無咎的凝視中,這幅畫的資料也出現在了他的腦海。
【猛虎下山觀想圖:蘊含著三品武者精氣神的觀想圖,凝視可感受猛虎下山的殺機和神意,對精神力量有一定的淬鍊作用。】
“怪不得光這副觀想圖的功勳值就幾乎跟十顆丹藥相等,原來是由三品武者繪製出來的東西……”
腦海中浮現的資料讓鍾無咎心中微微一驚,同時暗自慶幸自己加入紅甲軍這個明智之舉。若非加入了紅甲軍,得到軍方資源的扶持,那他想要修行這《虎嘯金鐘罩》只怕就只能求助於十一號,那樣不僅會浪費更多的時間,而且還有可能會暴露自己的身份。
畢竟對於十一號而言他是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絕世高人,像這樣的高人又豈會輕易開口向十一號這位晚輩索要像《虎嘯金鐘罩》或者是《龍吟鐵布衫》這類“普通”的古武修行之法?
哪怕十一號肯定會將這些東西交給他,但只怕心中也會有所懷疑,更何況十一號不可能隨身攜帶這些修行秘籍,丹藥,還有觀想圖,所以到時候如何交接這些東西又是一件麻煩事,哪有像現在這樣直接利用軍中功勳進行兌換來的方便?
想到這,鍾無咎打消了跟十一號索要煉體秘術的念頭,至少這一次諸天議會的時候他不會這麼做。
隨後,他全神貫注的凝視觀想圖,同時利用《虎嘯金鐘罩》的呼吸法,配合體內藥力開始修行這門鍛體秘術!
不得不說,鍾無咎的底子打得太好了,同時利用【蜚之珠】吞噬劇毒所帶來的增益也相當不錯。此刻在他全神貫注的觀想和修行之下,他只感覺自己如同化身為了一頭猛虎,隱約間體內甚至傳出那陣陣虎嘯之聲。
當然,那不是真正的虎嘯,而是他體內筋骨齊鳴的聲音。
在呼吸法和藥力的作用下,他體內的筋骨正在不斷的蠕動和蛻變,越來越多的雜質被排除體外,同時體內的骨骼、血肉,特別是筋脈和筋膜都在變得越來越堅韌,甚至連身體表面的血管和青筋都開始逐步凸起扭曲,乍一看去就像是老虎身上的斑紋一樣,顯得極為怪異!
這是修行《虎嘯金鐘罩》後會產生的異象之一,這種鍛體之術最大的效果便是強壯筋骨和筋膜,從而極大程度提升其防禦力量,尤其是對於鈍器的防禦更是會變得極為驚人。
不要看當初林瀾被鍾無咎一拳打飛就以為是《虎嘯金鐘罩》不行,要知道那時候鍾無咎除了沒動用【破獄】之能外幾乎是全力以赴,一拳下來力量已經堪比六品,甚至一些較弱的六品超凡都未必能夠接住他這一拳。而林瀾在硬抗一拳之後僅僅只是嘴角溢位一絲鮮血而已,這等防禦力量已經非常變態了。
而如今鍾無咎身上這青筋鼓起,化為虎紋一般的異象便是他在運功後筋脈和筋膜逐步壯大的外在顯示!
這也是《虎嘯金鐘罩》的入門表現之一。
換成一般人想要修成這種程度那沒有三五年絕無可能做到,可鍾無咎才剛剛修行此術便幾乎已經踏入門坎,由此可見他的底蘊是何等的深厚,資質是何等的驚人!
“還不夠!”
可即便如此鍾無咎卻還是不夠滿意,隨後他再度掏出一枚丹藥服下,然後又拿出一瓶藥油在身上塗抹起來。
他的身體強度遠超常人,對於藥物的承受能力也是如此,所以尋常人最多七天服用一次丹藥,一天也頂多只能使用一到兩瓶藥油,但對於他而言只要身體還能承受得住那麼便能一直透過服藥塗藥來加速修行!
而隨著第二枚丹藥入腹,以及藥油的塗抹,鍾無咎身體內外的灼燒感瞬間便如同烈火烹油一般再度飆升了一個檔次,甚至連他整個身體都變得一片血紅,看上去就像是一隻被煮熟的龍蝦一樣!
可即便是承受著如此劇痛鍾無咎卻依舊面不改色,只見他一邊繼續修行,一邊竟還時不時吞下一些劇毒,透過【蜚之力】來強化自己的身體,變相加速對《虎嘯金鐘罩》的修煉。
直到整整八個小時過去,鍾無咎才漸漸停止修煉,然後看著已經空蕩蕩的藥瓶露出一絲苦笑。
“還真特麼燒錢啊……”
僅僅只是八個小時的時間他便用掉了普通人兩三個月才會用掉的丹藥,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哪怕是以如此激進的手段進行修煉,再加上如此多藥物的輔助,他的《虎嘯金鐘罩》卻依舊還僅僅只是邁入小成之境,距離大成還極為遙遠。
當然這並不是說鍾無咎的資質不行,而是因為他的底子太厚,體魄太強,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修成《虎嘯金鐘罩》,讓他的身體發生蛻變,所需要的藥力自然也遠遠超過普通人。
按照現在的進度算下去,他想要將《虎嘯金鐘罩》修至大成,那至少還需要十倍於剛剛所消耗的丹藥,換算成末世前貨幣的話那就是……七千多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