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自己有補貼的。”謝芝芝一語帶過,“具體多少看績效,反正是有獎金。”

十六院不是教學醫院,不存在本校出身的嫡系,但謝芝芝院校是本地,很難說她博士輪轉規培是在哪裡完成,又或者有沒有師兄師姐在本院。幾個外地招聘過來的醫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說話了:都是聰明人,否則也讀不到博士畢業,新人進來,都是住院醫師,這裡天然就存在一個競爭關係,大家都在展示肌肉,別看謝芝芝的學校中不溜秋,一句話倒是給她說出優勢來了。

一批七八個新人,你一言我一語,大家都透了底,眼神就都落在最後一個女孩子身上,盧陽雨最活躍——看得出來,家境也好,剛才那些名牌包大多都是他認出來的,還眼神如炬,隔了二十多米認出一塊名錶——他就開口問,“誒,胡悅,你是哪所學校的?看著挺年輕呀!”

的確,說是新人,其實年紀都不小了,18歲上大學,八年制本博連讀是最快的學位捷徑,讀出來也要26歲,如果是科研型學位,還要再做3年規培才能上臨床,五年制本科就要更久,博士畢業得十一年,29歲剛開始職場生涯——如果是科研型博士,那就……還得再加規培……如果再加上高考復讀什麼的,31、32歲都是有可能。

讀書、規培壓力都大,男生看起來更老相,說是新醫生也沒什麼稚氣,女生的年齡也都擺在那裡,胡悅在裡頭就顯得特別年輕——第一個,她白,第二個,面板嫩,整個人蒙著未經世事的那種稚嫩,光看臉,說是小護士都有可能,一點也不像是被輪轉和規培摧殘過的老菜幫子,在一屋子大美女裡,說不上驚豔,但看久了卻很舒服。

人也靜,從招聘到現在都不怎麼說話,男生可能都喜歡這種型別,性格好像沒什麼侵略性,眼睛一閃一閃的,不經意間又流露出一絲狡黠,叫人很有興趣。盧陽雨對她的態度就很親切,但也不無好奇:胡悅到底幾歲?是顯小還是本身就很年輕?

“我是h科的。”胡悅笑了一下,“可能看著是比較顯小吧——我上學早了一年,再說,讀的也是碩士,四證合一,所以今年才26歲。”

“什麼,碩士?”謝芝芝失聲驚呼。

幾個男同事城府深些,沒說什麼,但彼此交換著眼色,看胡悅的表情頓時也就和之前不一樣了:像是十六院這樣的大院,每年招聘的人數是不少,但也一樣雲集了全中國醫學教育的精英來競爭,哪怕是海歸博士也要分個三六九等,本土精英博士之間,更是要計較八年和十一年的區別。這就和企業招聘一個樣,越好的企業就越看重你的本科——他們能挑選的人才實在是太多了,只能這樣吹毛求疵,把沒有從一開始就優秀到底的選手淘汰。

h科大,論血統沒得挑,確實是國內有數的名校,博士出來各大醫院都搶著要,但一個碩士……這,怎麼說呢?不像是本科進十六院那麼駭人聽聞,但也有點都市傳說的味道了。除非是本人特別優秀,又有特別過硬的關係——

“你是走誰的門路進來的?”戴韶華衝口就問。

胡悅摸摸鼻子,一臉茫然的笑,“……啊?”

問得這麼直白,有點過了,申永峰和盧陽雨都笑,謝芝芝也不禁莞爾,戴韶華臉色沉下來,“你什麼方向的?”

“面部結構。”

“和我一樣。”戴韶華的眼睛就像是x光機,把胡悅一寸寸掃視過去,她的眼神會說話,落在胡悅臉上、脖子上、手腕上,像是無聲的批判:只能穿醫院的制服,但這並不意味著別人就無從觀察你的家境,有很多蛛絲馬跡,在行家眼中壓根無可躲藏。

觀察結果顯然讓人滿意,戴韶華唇邊浮起笑,語氣也親切起來,像是已經在食物鏈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當然,是高高在上的那種。

“雖然也沒什麼必要,但,醜話還是先說在前頭——不管你是走誰的門路進了十六院,都別來和我搶師醫生——”她伸出手拂過瀏海,手腕上的勞力士金錶閃閃發光,笑容隱隱有點優越。“這個助理的位置,我要了,明白嗎?”

“師醫生?”胡悅說,她像是沒感受到戴韶華的惡意,依然天真地綻放在她的打量裡,“哪個師醫生?”

“撲哧……”

這裝得就有點過了,戴韶華還沒說話,謝芝芝先忍不住一笑,就連申永峰和盧陽雨也忍不住交換眼神:來十九層的,會有哪個不知道師醫生?

戴韶華自然生氣,她還沒說話,電梯‘叮’地一聲響,候診區起了一陣小騷動,眾多珠光寶氣的鶯鶯燕燕一陣騷動,“師醫生!”

“師醫生來了!”

這天一早,師主任對胡悅輕描淡寫地一句吩咐,在辦公室幾乎激起千重浪——胡悅,正式從王醫生那裡回來了!

十六院每年招新,別的科室人數都不多,但整形美容中心例外,這行業這幾年火得過分,外頭挖角的力度也大,五萬十萬的月薪那都是針對主治醫師的,副主任自己出去做,一年沒有幾百萬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如果是自己投資開醫院,那賺的錢可就沒數了。就算是十六院這樣的名牌大醫院也留不住人,每年都得招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其中當然也不是沒有新人想要搞定師醫生,不過,大多數人最後都成為馬醫生的勞動力,頭最鐵的也很少從王醫生那裡倖存回來:病歷、報告都輪不上寫,每天光是做苦力,塞假體拉鉤,病號都不能接,得到的提升其實有限,不是每個想做面部結構的人都能經得住這樣的磨練,也不是每個人都在一週時間內上手,得到王醫生認可的。

這個‘四合一’的所謂研究生,不管是運氣還是實力,居然真能回到師醫生身邊,被他承認為自己小組的一員……馬醫生組裡幾個挑戰失敗的住院醫都有點受不了了,尤其是戴韶華,更是氣哼哼的,“連病號都沒法接,只能去理病歷,她根本沒資格進十九層。”

這話也不無道理,她在國外是有對口實習經驗的,俄羅斯的整形美容也異常發達,富豪名媛間常以鼻部手術後貼的橫條膠布為榮,四處炫耀——西方人鼻子大,針對鼻部的整形是最旺的,戴韶華和胡悅一樣是頜面修復專業,不過她對自己規劃好,假期進了整容診所實習,經驗是比胡悅豐富得多。她也知道本專業的實習都是什麼德行,“看著是像,其實根本就不一樣,她整個碩士都在做鼻咽癌術後修復吧,那種功能性的手術和咱們這種根本沒可比性,師主任叫她去整理病歷也對,病歷不整理,她怎麼接病號?連該做什麼手術她都弄不清楚。”

這是實話,頜面修復很多轉整形的,畢竟兩個專業共同之處不少,胡悅的大學就在本地,她讀研期間都在做什麼不是秘密,醫學界還是不大,尤其是本地院校,更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謝芝芝前幾天找同學噶珊瑚,隨隨便便就摸了個八.九不離十——跟的導師的確是好的,能進十六院說不準也是導師推薦,不過讀研期間真的幾乎都在跟老師一起做頜面重建:許多鼻咽癌患者手術以後,頜面骨骼也會隨病灶一起切除,這種重建一般是以重建骨骼功能為主,恢復患者原有面容為附加目標。和整容這一塊為了追求美觀的面部結構手術,只能說是手法相似,但目標就完全南轅北轍。比起同期的戴韶華,胡悅各方面是都要落後好幾步了。

喜歡女為悅己者請大家收藏:()女為悅己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