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情報和糧食(第2/2頁)
章節報錯
國軍內部派系林立,山頭文化盛行,這讓一直只求抗戰報國的趙世勳極端不適應,長期受到排擠。
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讓自己心悅誠服的上司,卻又這麼沒了……。如今自己淪落至此,意外的成了一個不折不夠的民兵頭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帶著一幫衣著破爛的莊稼漢子翻山越嶺的打鬼子,雖然只是小打小鬧,卻讓趙世勳覺得暢快無比。
深深的呼了一口氣,趙世勳忽然覺得自己終於不用再為跟著誰,效忠誰,為了誰而煩惱了。青山間綠水旁,這些樸實的百姓才是最需要自己的人,而不是後方的那些紙醉金迷的達官顯貴。
……
下坡村伏擊戰勝利後,民兵大隊在神泉寨休整了十幾天。為了安全起見,趙世勳派了兩個機靈的民兵出寨子,到附近的村子裡面打聽日偽軍的最新動向。
部隊縮在大山深處,最缺的就是對外情報資訊。
雖然周圍的村民大多比較親近民兵大隊,很願意為趙世勳他們提供情報。
但是有道是求人不如求己,趙世勳可不想一味的被動接收情報。思慮再三後,趙世勳決定動定主動出擊,派幾個民兵充當專職的情報探子,長期在附近一代刺探情報。
由於他們都是本地人,對地形熟悉,對風土人情和各種民間勢力也熟悉,在情報收集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留過學,長年在國軍服役的趙世勳非常清楚情報工作的重要性。情報人員就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
失去了情報支援,自己就變成了睜眼瞎,對日作戰多年的趙世勳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由於這些民兵從未接收過情報收集工作,為了讓他們儘快上手,趙世勳特意抽出時間,自己親自培訓了他們四天關於情報蒐集的技巧和記錄方式。
培訓中由於民兵隊幾乎都是文盲,在情報收集記錄上一度遇到了難以逾越的瓶頸。
識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而趙世勳如今也沒工夫去教他們識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趙世勳靈機一動。既然來不及學習寫字。哪裡讓他們學會簡單的繪畫和記數。只要他們能將鬼子偽軍,步槍,機槍和擲彈筒,卡車摩托車之類的幾樣東西的樣子簡單畫在紙上,然後表明數量就夠了。
學會了這些後,他們基本也能做初級的情報探子了。派出去前,為了降低他們被發現的機率並且讓他們有一定的自衛能力,趙世勳將戰鬥中繳獲的兩支盒子炮配給了二人。
休整的十幾天的時間內,陸陸續續又有十幾個村民跑到了神泉寨,要求加入民兵大隊。他們大多都是這一帶的村民,聽說了神泉寨民兵大隊打鬼子的戰績後,慕名而來參軍的。
下坡村伏擊戰後,民兵大隊繳獲頗豐,光漢陽造中正式就有二十四支。三八大蓋十支,歪把子機槍都有兩挺。
彈藥方面,更是有手榴彈一百二十多顆,各型號子彈兩千多發。
有了傢伙事,趙世勳愉快的接收了這些村民的加入,部隊人數很快達到了四十人,民兵大隊實力大幅度增加。
然而人數增加後,立刻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糧食食鹽不多了。
為此,擔當民兵大隊司務長的老不死的再三找到趙世勳,讓他想辦法解決這個棘手問題。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趙世勳當然明白這其中的重要性。然而食鹽還好,派人能出去買一些回來就解決了。但是糧食就麻煩了,神泉寨就八十多戶村名,根本供養不起越來越壯大的民兵隊伍。
老不死的給趙世勳算了一下,一個民兵一天需要粗糧二斤,四十人就是八十斤糧食。一個月就是兩千四百斤糧食。如果省著點吃,在混點野菜,那一個月也得至少一千五百斤糧食。畢竟人是鐵飯是鋼,餓著肚子連槍都端不穩,還打毛鬼子!?
趙世勳知道這段時間剛剛夏收,老百姓家裡還是有部分餘糧的,但是自己沒錢啊!
總不能張口閉口的賒賬吧?或者下山徵糧?周圍的村裡大多都被日偽軍徵過一次夏糧了,自己再來一次老百姓還活不活了。
未完待續,喜歡的書友請收藏推薦一下。
求收藏,求推薦!
(本章完)
喜歡山狼請大家收藏:()山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