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許大茂行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後,祖國大陸對外開放擴大,加速了香江以製造業為基礎的經濟向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轉變,製造業大規模的向北轉移,即向祖國內地轉移,以謀求成本更低的勞動力和更多的地皮。
其中大約90的勞動密集型工廠都與祖國大陸有關,與此同時,祖國大陸對資本、技術和國際市場日益擴大的需求,促進了香江服務業的發展。
中國大陸約60的外貿是透過香江進行的,75的國際資金透過香江籌集的。這就促進了香江作為世界最大潛在市場的進入通道的獨特地位逐步形成。
由於具有這種獨特地位,吸引了國際上主要的服務公司到來建立或擴大他們的業務關係,從而使香江在較短的時期內變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新加坡、南韓、臺灣齊名,著稱於世界。
6、70年代香江雖然市場繁榮,但是金融業,證券市場還是莽荒時代。轉折點在於1967年1974年,1967年大規模的市民罷工,政府下定決心整頓警隊打擊貪汙腐敗,1974年正式成立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行動過後,香江政府逐漸步入現代化,透明化,治社會雛形漸現,為後來進一步的金融貿易自由化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是開始重視民生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強化華人參政。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極其顯著——香港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華資迅速崛起,開始在房地產和金融業初顯崢嶸。
1969年12月17日是香江金融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天。由華商李福兆牽頭籌備的“遠東交易所”遠東會)正式開幕。
這是香江第一個專門以華人為服務物件的證券交易所,打破了外資在證券市場一統天下的格局,之後證券市場開始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香江開始實施“十年建屋計劃”1972年)和“居者有其屋計劃”1976
年),土地價格開始上漲,房屋產成了新興的商業活動。
除了銀行信貸業務外,按揭服務又成為新的金融業成長點——不斷攀升的房屋價格反過來再刺激投資的需求。金融業和房地產業之間形成正向的螺旋,這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香江從製造業迅速向金融服務業轉型。
婁曉娥正是瞅準了這一時機,進入了金融業和房地產業,讓婁家迅速崛起在香江成為豪門之一。
1978年內地改革開放,10億人口的封閉經濟環境,第一次展現在國際上,意識形態的分歧導致兩邊的人都小心翼翼,外國人不敢進去,國人不敢出來。
這個時候香江和香江人就抓住了機會,充當了最好的試驗田和潤滑劑——天然的血緣地緣關係使得香江人對內地的政治語言體系並不陌生,內地對香江的資金也少了幾分戒備。
改革開放早期,在對內地的投資,香江是出於鄰先地位,內地快速的複製了香江的模式,創造了一箇中國製造的時代。
由於巨大的市場和產量,香江順利的完成了產業的升級換代,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內地的橋樑。
70年代,全球興起放鬆金融自由的的浪潮,香江抓住了機會,19781982年徹底實現資本進出港自由,成為名副其實的自由港,政策壁壘的清除加上前20年的工業基礎以及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香江已經站在了世界前列。
婁曉娥這次回到京城就是以外商的身份回來投資,受到政府的熱烈歡迎,同時也要解決一些既往的恩怨。她帶著兒子回到四合院,讓一些心懷鬼胎的人晚上夜不能寐。
幾人坐在一起熱鬧的吃吃喝喝,這頓飯一直吃了兩個多小時,婁曉娥在散席的時候,又重新提起了給何雨柱開飯館的話題。
她徵詢道:“傻柱,你和子睿有這麼好的手藝,我來出錢給你們開一家飯館怎樣?以你們的手藝餐館生意肯定很紅火,雖說子睿平時還要上學,但可以在休息的時候到飯館幫忙,這樣不比你在扎鋼廠當個破主任,每個月領一點那個死工資強嗎?這樣掙到的錢都是咱們自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