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雄心壯志的劉備不甘久居人下,所以在接下來的東光一戰中,劉備等兄弟卻也因此表現的極為耀眼。

所以,東光一戰的最後結果依舊如同歷史一般。

在裡應外合的夾擊之下,兵力僅僅只有敵人十分之一的公孫瓚奇蹟般的取得了一場大勝。

東光城外,一戰便斬首三萬。

如此,圍攻東光城的黃巾軍自也因此被嚇破了膽。

畢竟他們不過就是一群為求生而掙扎的饑民,打打順風仗在後面跟著撿點便宜還行。

可如今遇到從幽燕而來的虎狼之卒,自也就再無半點戰意可言。

故而一場大潰敗便也就在青冀之地上演了。

在公孫軍鐵騎驅逐之下,十數萬黃巾也就不由蜂擁般的逃向了他們來時的青州。

這般一來,公孫軍在銜尾追殺之下,卻也就不由在黃河邊上,再度取得了一場大勝。

而這一戰,黃巾軍輜重盡丟不說,更是因此而被公孫瓚俘虜數萬。

所以這一戰中青州黃巾被打殘了不說,以少勝多的公孫瓚更是因此而得以揚名中原。

可也正因如此,率領大軍一直殺到了黃河邊上的公孫瓚,對於袁紹這個所謂的關東盟主也就不禁變得越發輕視。

“區區黃巾,我滅之如探囊取物反掌觀紋。可再看他袁紹,其人空負盛名,卻被這樣一支兵馬殺的丟盔卸甲。可見其人之無能,關東群雄之無能!”

卻是袁紹在如今時候到底還掛著關東盟主的名號的。因此覺得袁紹就是以無能廢物的公孫瓚,卻也不禁輕視起了所有的關東群雄。

故而等到大軍凱旋而歸後,公孫瓚便也就在嚴綱、田楷等無腦下屬的鼓動下和袁紹徹底決裂。

不但將渤海郡握在手中不放,反而還繼續增兵南下,趁大勝之威,一舉佔據了與渤海郡相鄰的河間國。

以至眨眼功夫,足足四分之一的冀州竟也就被其奪了過去。

所以當這一幕發生後,駐守在館陶的袁紹也就不禁被其嚇了一跳。

卻是萬不成想公孫瓚的速度竟會如此之快,也萬沒想到公孫瓚帳下的幽燕之卒竟會如此勇悍。

不過等回過神來,袁紹還是立即展開了應對。

因為今生有了趙旭這個攪局的蝴蝶,所以底氣並不是很足的袁紹在這時卻也不由選擇了一邊服軟拖延時間,一邊加緊從各地徵調兵馬的辦法。

故而在這時他不但沒有指責公孫瓚什麼,反而主動將公孫瓚的兩個兄弟公孫越和公孫範表為了河間國相也渤海太守。

並且將他原本打算佔據的青州丟擲來當誘餌,表示自己願意再為公孫瓚請一青州刺史,以此希望公孫瓚可以停下他不斷進攻的腳步。

而別說,這也的確起到了一些效果。

至少使的公孫瓚對先攻青州還是先攻冀州變得猶豫起來。

可要不說公孫瓚到底是公孫瓚呢。

關於這個問題,這位白馬將軍在冥思苦想了一段時間後,卻也不由拿出了一個自認為兩全其美的辦法。那便就是對青州、冀州外帶和袁紹關係一直很好的兗州,同時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