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孫堅都不是無能的人。相反,他們應該算是這個時代最為優秀的那一批人了。

可為何這裡兩個在日後都得以名揚天下,千百載後也依舊被人牢牢銘記的英雄,會相繼敗在徐榮這樣一個在後世可謂是籍籍無名之人的手中?

這點,除了徐榮本人的確十分有能力外。更重要的其實還是他們帳下的那些兵丁,著實有些過於的不爭氣了。

烏合之眾。

可以說,不管是曹『操』還是孫堅,他們在領兵和徐榮對壘時,帳下的兵馬都可謂是十足的烏合之眾。

這之中,尤其是孫堅率領的那近八萬大軍,更是如此。

畢竟,這近八萬大軍裡,除了一萬多人是孫堅真正一手『操』練出的老班底外。餘下的那些兵馬,全部都是靠殺人吞併得來的。

這樣得來的兵馬,對孫堅的忠誠度和對孫軍的歸屬感,可想而知。

因而在徐榮伏擊孫堅時,孫堅明明準確的下達了指令。可因為軍隊成分過於龐雜,方言橫行。因而他所下達的軍事指令,根本就沒能得到執行。

其中,尤其是那些個在軍隊中佔據了過半比例的豫州兵。更是不堪到了極點。

這些人本是前豫州刺史孔伷的部下,而豫州刺史孔伷,又是出了名的清談弄虛之輩。在做豫州刺史前,孔伷甚至都沒做過地方掌印官。

放到後世明朝,像孔伷這種人,完全就是一個靠賣弄嘴皮子而得以升官的清流。

這樣的人帶出的兵馬,能力如何顯然也就無需多言了。

梁東一戰,徐榮甚至只出動了八千伏兵進攻四萬餘豫州兵的側翼。而那四萬餘豫州兵,卻是連半個時辰的時間都沒能頂住,便直接來了個一潰千里。

因而梁東一戰的潰敗,其主要原因,還是兵馬過於無能。可以說,非戰之罪。

因此,當孫堅率領著從長沙帶來的老班底,一路向北突圍,逃到梁縣北四十里外的陽人小城後。擺脫了追兵的孫堅,終於也就有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卻是因為在孫堅反其道而行之,受伏後帶兵向北突圍時,徐榮卻是受了慣『性』思維的影響,帶兵向南追了過去。

然後殺進了潁川,陷入了這個世家林立大泥潭中。

潁川、汝南,兩郡相接壤。而這兩郡,卻也可以說是漢末、三國最為出名的兩郡了。

什麼荀氏、陳氏、鍾氏、淳于氏、袁氏、許氏、張氏。其家族或世任兩千石,或為三公高門,總之能在天下也叫得出名字的,這兩郡加起來就不下兩隻手。

如此一來,徐榮率兵殺進潁川后,頓時便也就捅了馬蜂窩也一樣。放眼望去,簡直就是舉目皆敵。

一時間弄得,卻是沒辦法從這泥潭中抽身了。

畢竟潁川和外界的關係,實在是太過於錯綜複雜了。而且緊挨著潁川郡的南陽,則就是袁術的屯兵之地。徐榮在這裡投鼠忌器,根本就放不開手腳。

而相比起徐榮來,此時被徐榮擊敗了的孫堅,情況反倒是好了不少。

卻是因為在梁東一戰中,孫堅所統帥的本部精銳,並未收到太大創傷。所以在佔據了陽人小城後,孫堅不斷收攏潰卒,一時間倒也頗有了些起『色』,兵力重新增長到了近四萬人。

如此一來,孫堅也就不由化為了一顆釘進洛陽地界的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