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漢元年,冬十月初四。

一支兵力足有一萬七千餘人的龐大軍隊,卻也不由在董卓的注視之下,從洛陽城的西大門雍門處離開了京城,沿著官道,一路向著西方殺去。

是的,作為董卓的婿子,趙旭奉命出發了。

僅僅只是在這個繁華無的洛陽城待了一個多月,在出發時卻也不禁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

回想起來,在京城這一個多月的時間,真的也是他最壓抑的一段時間。

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說,每一步卻又都像是在無用功。

所以,等離京十里後,趙旭先是遙望京城的方向,接著又看了一眼身旁依舊是士打扮的賈詡和行在隊伍之前,看去好像也不過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臉也真不禁『露』出了一抹由衷的笑意。

是的,趙旭借題發揮,將已經升做討虜校尉的賈詡給要到自己軍做輔軍來了。

這個漢末鼎鼎有名的大謀士,此番終於也算是落到趙旭的手了。

但這卻也並非是最讓趙旭開心的,最讓趙旭開心的其實是另一個人,一個在董卓眼只是被當做添頭的年輕人,軍司馬張遼。

軍司馬張遼,在這個時候卻並非是呂布的部下,而是直接投靠了董卓。

雖說他也是幷州人,可在這個時候,他和呂布並沒有任何的從屬關係。

不過因為今年才二十一歲,因而即便在董卓哪裡,董卓對他也遠遠談不重視。之所以任命他為軍司馬,更多的也是看在他手下還有千兵丁的份。

故而當趙旭向董卓他討要張遼的時候,董卓還有些驚訝。

因為張遼現在是在沒有什麼名氣。說起來,也不過是一個家世還算不錯的武夫罷了。趙旭身為堂堂郎將,兩千石大員,竟然對這樣一個人念念不忘,倒也著實是一件稀罕事。

但趙旭到底是董卓現在最信重的將領之一,所以在這方面,董卓雖然有點好,但也沒有多問,直接便也將這個叫做張遼張遠的,調到了趙旭的帳下。

因而每當想到這裡,趙旭心都不禁有種撿了寶貝的感覺。

看著披甲戴胄行在前方,策馬為大軍開道的張遼,趙旭的臉也真不由『露』出了一抹掩飾都無法掩飾的笑意。

“伯陽,怎麼,你是有破敵之策了嗎?我見你自領兵出京後,臉便笑容不減。”

見趙旭的臉一直都是笑意不斷,一旁跟在趙旭身邊的賈詡也都不禁有幾分好了。

不過聽到賈詡這話,趙旭哈哈一笑,卻是不由道:“出兵的計策我還沒有,不過破敵制勝的信心,我這裡卻是十足。”

“將領有必勝之心,士卒便有敢死之志。有信心是好事啊!不過,卻也莫要太過小瞧了郭太他們。這些白波賊大都是黃巾餘孽,積年老賊了。

又因出身河東,熟悉地形不說,現在更是有了南部匈奴的輔助,戰力算不我等,但當也不容小覷。若想要儘快的平定他們,咱們也不得不借助河東世家大族的力量啊!”

“沒錯。和,在這方面你我倒也的確是想到一起去了。此戰,咱們必須要藉助河東人家的力量。沒有了他們,咱們論地形的熟悉,甚至還不過那些白波賊。如此,還談何剿滅。”

“恩,卻是這個道理了。不過如何借用他們的力量,這卻需要商議一番了,咱們可要讓那些河東人家明白,現在是他們需要求咱。”

“哈哈哈,是及,是及。”

三言兩語,賈詡和趙旭也不由敲定了一個如此應對河東世家大族的大體方略。

而等這個方略定下之後,趙旭看著賈詡也不禁是越看越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