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好,好,好。吾侄真有大志也!”

聽到賈逵親口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作為叔父的賈?頓也就不由欣喜起來。

說實話,方才賈逵的那一番話,真的也是句句說進了賈?的心坎中。

“上報君主知遇之恩,下安黎民流離之苦”這何嘗不是賈?心中的志向。

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因而三不朽,可以說是絕大多數讀書人心中最大的志向。他們相信,只要做到了其中一點,人便就能超脫肉體的限制,獲得精神上的圓滿。而這,方才是所謂的“長生”。

於儒家而言,長生非不老,而是一種信念上的傳承。

即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一定要做出一番功業,讓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跡,讓千百年後的人,還能知道自己做過的事情,知道自己留下的名字。

如此,難道不比做一塊長生不老的頑石,有意義千百倍嗎?

因而當賈逵親口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後,欣喜不已的賈?也就不由認真的點了點頭,道:“逵兒,你在這個年紀既然就有這樣的志向,那麼日後你所能達到的成就,定然在我之上。

而既然你要向我學習實務,那麼從明天開始,你就做我的主記室,管理我的文書吧。”

主記室,說白了就是賈?這個縣長的秘書,負責為縣長打下手之類的工作。所以這個工作倒也真的十分適合現在的賈逵。

因為現在的他根本什麼經驗也沒有,所以在賈?身邊學習無疑才是最合適的。

但對於平陽這邊所發生的一切,趙旭自然也並不清楚。

雖說趙旭兩世為人靈魂也來自於後世,可這並非代表趙旭知能。他並不知道後世曹魏的大能臣,被曹操奉為兩千石典範的賈逵,如今正在他治理的河東做一個小小的主記室。

因而,他自然也並不知道。就在這個時候,作為長沙太后和烏亭候的孫堅,也已經領兵佔領了荊州刺史的治所,武陵郡漢壽縣。

其實在劉表單騎入荊州以前,荊州刺史的治所一直都是武陵郡漢壽縣。

後來因為漢壽縣的位置實在是過於偏遠,不利於劉表統治荊州並防禦外部力量的入侵,所以才將荊州的州治由漢壽縣改為襄陽縣。

可在此時,荊州的治所依舊乃是武陵郡漢壽縣。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歷代的荊州刺史,便皆不免會和武陵郡太守產生一些矛盾。

這除了因為漢壽縣距離武陵郡郡治臨沅縣很接近外,更是因為在禮法上,武陵太守才是武陵郡中最大的。但偏偏荊州刺史有著監察荊州官吏的權利。

如此一來,兩者之間自然免不了要爭權。畢竟一山不容二虎。刺史和太守之間爭權,本就不是稀罕事。

要不然,兗州刺史劉岱前不久也就不會私自處死東郡太守橋瑁了。

因而在如今這個時候,現任荊州刺史王睿和武陵太守曹寅一直也都是面和心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