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因為被趙旭等當眾羞辱而中了激將計選擇了出兵。但誰成想,那曾在河陽吃了一場大敗的韓浩卻是一個聰明人。

不但沒有中計追擊不說,反而還將計就計,讓趙旭他們先前的囂張挑戰成了一個笑話。

所以等到韓浩那傢伙收兵回城後,趙旭便就不禁皺起了眉。

顯然,這一仗不好打了。

畢竟袁紹帳下足有近四萬兵馬,兵力近乎是趙旭的兩倍。如果他們只是這樣固城死後,而不選擇和趙旭他們野戰。以趙旭手中的兵力而言,他們顯然難以啃下袁紹擺出的這個烏龜陣。

因而等趙旭和麾下的大部隊會合後,他們一邊在懷縣城西十里處紮下了營壘,一邊也就不由展開了激烈的商議。

“現在袁紹將自己麾下的兵馬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固守懷縣城池,一部則駐守在了懷縣城南七八里外的慈平亭。這兩部兵馬護衛犄角,使的我們不論攻打他們之中的哪一部,都沒有辦法集中全力。

所以現在最好的破敵之計並非是攻堅,而是將他們引出來打。他們騎兵少,野戰的能力又弱,只要能將他們引出來,勝利就一定是咱們的。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咱們現在怎麼將袁軍從這個烏龜陣中釣出來。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嗎?”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所以在這個時候,趙旭也是將軍中職位在軍司馬及軍司馬以上的將佐全部召集到了自己的面前,和他們一同商議起來。

還別說,集思廣益的確也有集思廣益的妙處。

這不,就在趙旭言罷之後,帳下眾將沉默了片刻,執掌騎兵,擔任著騎都尉一職的龐德便也不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將軍,咱們若想將袁軍從他們的烏龜陣中引出來。最好的辦法便莫過於‘攻敵之所必救’。

袁紹如今四萬兵馬駐守一城,糧草消耗巨大。而僅靠河內一地,顯然不足以供養這麼多兵馬。如此,只要我們能夠掐斷袁軍的糧道,袁紹就不得不出城與我們交戰了。”

“恩,令明這話說的有道理。我聽說冀州牧韓馥如今坐鎮鄴城,為關東叛賊供應糧草。那麼,袁軍的糧草定然就來自於冀州。

而從冀州到懷縣,不管最後是走沁水還是走陸路,『蕩』陰、朝歌和汲縣這三城顯然都是糧隊南下的必經之路。而『蕩』陰和朝歌,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我們先不做考慮。

所以現在對我軍而言,最能將袁軍從這個烏龜陣中釣出來的辦法,便就是攻打汲縣了。”

“攻打汲縣。”

眾將此時聽到趙旭這話,自也就不由將注意力放在了那張地圖上。

汲縣,位於黃河支流的汲水河南岸。地處中原腹地,可卻西依太行,南臨黃河,東接齊魯,北通趙魏,乃是一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池。

所以龐德、趙晆等人絕不懷疑汲縣乃是袁軍之所必救。

畢竟汲縣的地理位置在那裡擺著呢。

無論是從冀州南下,還是從懷縣北上,汲縣這個地方都屬於必經之地。

所以哪怕袁紹手中的糧草充足,但只要汲縣丟了,袁紹都一定會出城和趙旭拼命。

因為汲縣除了是糧隊南下的必經之地外,同樣還是袁紹撤兵的北大門。如果汲縣丟了,那袁紹就等同於被趙旭他們捏住了卵子,能淡定的了才怪。

因而當想明白這點後,對於如何攻打汲縣,龐德、趙晆、張遼他們也就不禁敏思苦想起來。

可奈何這次眾人想了半天,卻依舊沒能想出什麼好對策。

卻是因為從他們現在的方位趕往汲縣,不但需要渡過過沁水河,一路上更是要經過修武和獲嘉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