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出城,趙旭也不禁在城外大營一連待了三天時間。 .

直到他覺得軍應該注意的事情都已經注意到後,方才帶人重新回到了城。

不過回到城,卻也依舊不得片刻安寧。

畢竟安撫災民的事情他總不可能真的做一個甩手掌櫃,決策和審查自然也是免不了的。

如今時節已然到了深冬,並且在昨日時候又下了一場雪。兵災過後,永安、楊縣、平陽等三地百姓的情形如何可想而知。

因而趙旭先是從軍調集了部分軍糧,為救災籌集到了足夠的糧食後。接著也不由向魏銘和衛覬等下達了死命令,即“絕不能棄三地百姓於不顧,若因此餓死一人、凍死一人,決不輕饒。”

如此一來,負責此事的魏銘和衛覬自然也是忙得腳不沾地。

其尤其是魏銘,在被趙旭敲打了一番後,為了能夠完成趙旭交給他的任務,更是親赴災區,跑到了二百多里外的平陽,做起了災區救災總指揮。

還別說,他這樣的做法倒也真的是博出來好大的名聲。以至三地的饑民百姓,現在私下裡呼魏銘為‘河東大人’。

而對此,魏銘自也是笑的合不攏嘴。

卻是在這個年代,官聲也是所謂的名氣,是完全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仕途的。

這‘河東大人’的名頭若是傳出去,那麼對他日後的仕途自然極有幫助。

因而在這時,魏銘也真不禁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要想一心一意的做好這件事。

但不管魏銘如今的思想經歷了怎樣的轉變,卻說等到趙旭從城外軍營回到城的第二天。作為破虜將軍兼河東太守的他,也不由按照先前所計劃的那般,接見了那些個被他遣人接來安邑的河東才俊。

而這一次的河東才俊,林林總總共有近三十人。其,除了衛覬所舉薦的人之外,還有很多趙旭從其他途徑所知曉的一些人。

所以當這些人被帶到府衙大堂坐下後,倒也可謂是濟濟一堂。

見此,高坐主位的趙旭先是客氣的道了聲辛苦,而後以漿酪代酒敬了這些人一杯後,自然也不由校考起了這些個小有名氣的河東才俊。

因而趙旭當下也不由對著這些人開門見山的問了一個問題,即“若諸君在此時為河東太守,正值此風雲變幻之際,諸君會怎麼做?”

這問題放在後世,說白了是‘若有一天讓你做了市長,你該怎麼做?’

屬於那種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困難的問題。

故而等趙旭這樣的問題問出後,這場既有面帶笑意的躍躍欲試者,也不乏眉頭緊皺苦思冥想者。

但在這時,趙旭卻是不慌不忙的微微一笑道:“諸君先想一想,不忙回答,一個時辰後再給我一個答案不遲。”

這般說著,趙旭擺了擺手,竟也不由讓人為這些人送了筆墨紙硯,好讓他們將腦的想法寫在紙。

這種如同後世考試一般在此時顯得十分新的校考方式,倒也不禁讓堂眾人一。可待眾人反應過來後,這些人便也不由拿起筆打起了腹稿。

然後高坐於主坐的趙旭,便也不由趁此機會打量起了這些人。

‘還真的是貧富老少皆俱全!’

待趙旭往堂下掃了幾眼,見堂有十七八歲二十多歲的青年,也有四十開外的老年人;有身著錦衣皮裘腰配美玉的公子,也有身穿麻衣頭綁布幘的黔首。

總之,真的也是什麼人都有。

故而在這個時候趙旭也真不免有幾分期待,想要看看這些人到底會寫出什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