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黨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可不管趙旭那邊如何,現在再說京城那邊。
先帝駕崩,新帝登基繼位,接著自然也到了秋後算賬的時候了。
所以在少帝劉辯登基的第二天,想要在靈帝死後發動政變扶持渤海王劉協登基即位的軍校尉蹇碩,也不由以謀反罪被打入了天牢。然後在沒有經過任何審問的情況下,直接便被鴆殺在了獄。
曾經在天下呼風喚雨的一個強大宦官這樣輕易的被殺掉了。
至於張讓和趙忠,他們原以為他們的這種退讓可以讓黨人們感受到他們的善意。
可接著,他們才不禁發現自己到底犯了多麼愚蠢的錯誤。
以汝南袁氏為首的黨人們根本沒有任何收手的想法,被壓抑了二十年之久,好不容易才掌控了大權的黨人現在只想要將宦官趕盡殺絕。
因而他們先是以對抗宦官為旗號蠱『惑』何進,讓大將軍何進將袁紹任命為司隸校尉、何顒為北軍候、荀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將司隸地帶掌控在了自己的手。
接著,又藉著皇太后何氏與外皇太后董氏不合的原因,成功的除掉了董重這個心向宦官的驃騎將軍。
至此,宦官的敗局便也徹底成為一件板釘釘的事情了。
軍校尉蹇碩,驃騎將軍董重,宦官們失去了他們能掌控的所有兵權。
現在,偌大京城,宦官們再也調不動任何一支兵馬了。
說句不客氣的,現在的張讓和趙忠已經完全成為了砧板的的肉,只要下定決心,出手夠快,那麼用典軍校尉曹孟德的話來講,若誅宦官惡首,“一獄吏足矣!”
但可惜,司隸校尉袁紹也好,大將軍何進也罷,這兩個傢伙在遇到大事的時候,都是一個賽過一個優柔寡斷的貨『色』。
所以,明明局面都已經有利到了這種地步,可最後僅僅只是因為何太后的一句話,兩人竟也不由慫了。
難以想象。
他們都已經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了,最後竟然會因為這件事退縮。
不過這還不是最可笑的。最可笑的是為了能夠達到他們先前“誅殺宦官”的目的,袁紹他們竟然向何進建言,讓何進在這個時候以大將軍的身份召集四方的猛將和天下的英雄豪傑領兵匯聚京師。然後以這種方法威脅何太后,好『逼』得何太后同意。
對此,何進想了想後,卻也不禁覺得是個“妙計”!
“……”
好吧……京城,他也不想一想那是什麼地方。
那是天子御統八方之地,是整個帝國的心臟。當年在黃巾起義的時候,把錢當成自己命根子的漢靈帝不惜血本修建洛陽八關,並在之後設立西園八校。為的便是將那些各懷心思者躺在京師之外,不讓他們靠近這裡。
因為這裡乃是整個帝國的心臟和首腦,是絕對不能出現任何意外的地方。
可如今倒好,靈帝先前的佈置完全成為了一個笑話,董卓這樣的人更是有了光明正大的進京藉口。
漢光熹元年六月十七,孝靈皇帝的屍首終於被安葬在了陵。而後七月十六,孝仁皇后董氏歸葬河間慎陵。同時,調徙渤海王劉協為陳留王。
而也在之後不久,董卓終於等到了何進以大將軍身份命令他領兵進京的詔書。
……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哈哈哈哈哈哈哈~~”
漢光熹元年八月,河東安邑,董卓看著那封何進以大將軍身份命令他進京勤王誅殺宦官的詔書,臉終也不由『露』出了不加掩飾的的歡喜。
說實話,即便早有預料準備,可當他真的接到這封可以直接讓他暢通無阻的通往京城的通行證時,董卓還是沒能剋制住自己的情緒。
‘這是天賜給我的最好機會了,我絕對不能讓它從我的手逃掉。’
董卓心這般想著,然後也不由披掛整齊帶著親衛前往了城外的大營。接著,他讓人敲響了代表著要升帳議事的大鼓,短短的半個時辰功夫,軍職位但凡在軍司馬以的人,也不由全部趕到了董卓所在的軍大帳。
“二三子,聽令!”
“在!”
“吾受大將軍密令,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故大將軍令我率領爾等立即統兵進京,誅宦官,清君側!二三子,聽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