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酈乃是皇甫嵩的親侄子,那麼對於皇甫酈的『性』格,皇甫嵩自然也是十分了解。

所以在皇甫酈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後,皇甫嵩深深看著自己的侄子,最後卻是不由堅定的搖了搖頭。

“董卓不聽命雖然有罪,但我專誅也是有責的。他同樣是天子所拜之將,現在更是一州州牧。如果我在沒有得到天子詔命的情況下,就用刺客將他誅殺,那我和那些不忠之臣又有什麼分別。所以,這件事我會正大光明的向朝廷上奏,讓朝廷來處理!”

“大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今怨隙已結,難以俱存。今董卓逆命不存,有趁京師昏『亂』,蹉跎不進,分明就是生出了叛逆之心。大人今為元帥,杖國威以討之,上顯忠義,下除兇害,此桓文之事也!”

害怕自己的叔父會再度拒絕,皇甫酈乾脆也就不由向他的叔父皇甫嵩表明了自己的心跡。

那便就是打著董卓抗命不遵的旗號,殺掉董卓,吞併了董卓的部下,做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的霸主。

說白了就是想要讓皇甫嵩擁兵自重,以觀時變。

‘漢室完了!’

這是在知道天子重病似不久於人世之後,皇甫酈的腦中所浮現的第一個念頭。

畢竟現在的皇長子劉辯,不過就只是一個年級十三四歲的小『毛』孩子。

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這樣的一個小『毛』孩子能明白些什麼。

若是天下太平也就罷了,可現在天下烽煙四起,宦官和世家之間又以勢如水火,這樣一個不知憂愁的小兒,如何御統得了這萬里江山!

所以,與其被動接受,何不如主動出擊。

現在天下烽煙四起,手中只要握有兵權,一切便也就盡在掌控之中。

是以聽到侄子這樣的一番話,皇甫嵩也不禁陷入了沉默。

‘天子不久於人世,兩位皇子又都是年幼的孩子,宦官這世家之間的衝突又已然是勢如水火。那麼接下來等到天子馭龍賓天,洛陽定然也就必不可免的會成為一個政治漩渦。

畢竟黨錮之禍才過去沒幾年。

而前後兩次黨錮加起來卻足有二十年之久。

二十年啊,那些在地方上呼風喚雨的世家被整整壓制了二十年啊。

這些人可沒這麼善忘。

那麼等到一心心向宦官的天子去世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言可知!’

“黨人們一定會殺盡宦官!”

皇甫嵩喃喃自語,彷彿已經看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了。

因而再一想到自己侄子方才的那一番話,不得不說,皇甫嵩心動了。

當今天子一旦去世,一場席捲天子的政治風暴在所難免。如果不想被這場政治風暴波及牽連,擁兵自重,兩不相幫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因為沒有人會蠢到在這個時候得罪一個手握重兵的中立將軍,尤其是一個駐守在司隸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