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龍城皇宮內城,官監署監察九州官員風氣、貪腐,組織安排官員職位調動、升降。類似於一萬年前紀檢委+組織部,卻比兩個部門合起來的權力更大。)

身穿錦袍的少年龍行虎步走進了官監署總署辦公室,這中央集權中天下百官中樞之地。

桌案前,滿頭大汗一手搖著扇子,一手在批閱檔案的官監署總署杜太平抬起頭,笑眯眯的看著這少年:

“八皇子來啦?”

來人正是八皇子荀釋天。

荀釋天對杜太平笑著點點頭,連忙殷勤的走上前去:“杜叔叔熱急了?小侄兒給你扇扇子吧。”

說著,荀釋天不由分說的搶過了扇子,主動幫杜太平扇扇子。

杜太平愣了愣,連忙搶回扇子說:“這成何體統,八皇子為皇家血脈,我這草民出身,當不得啊。哈哈哈。坐。”

荀釋天也就是做做樣子,借坡下驢的坐在了客座上,喝了口茶水說:“杜叔叔,您的這一計簡直是精妙絕倫啊。”

“哦?哪一計?”

杜太平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一邊在認真的批閱下官呈上來的官員調動表,一邊不經意的問了一聲。

荀釋天呵呵一笑:“自然是一石三鳥之計。”

“杜叔叔可真是神機妙算啊。只需要小小的造謠,動蕩中州百姓,就能達到打擊太子黨氣焰、凸顯小侄兒才華、突出小侄兒的存在感。厲害啊。”

杜太平連忙搖頭:“沒有沒有,這話可不能亂說。哪來什麼造謠不造謠的,我只是在酒後和下屬說話,不小心發出了一些感慨罷了。八皇子可別亂說。”

荀釋天不在意的道:“杜叔叔怕什麼?周圍的人已經被我遣散了,就咱兩人。有啥話不能敞開了說?小侄兒直來直去,還望擔待一些。”

杜太平苦笑一聲,沒有答話。

造謠之事確實和八皇子有關,但主意是杜太平想的,辦事的也是杜太平的人。

如果說李真是太子黨的話,杜太平就是實實在在的皇子黨了。他這人精明的很,目光極其長遠。看清楚了太子荀釋飛身邊聚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自己要是加入了太子黨,他身邊那麼多人,也根本顯示不出自己的才華來,不夠引起他的重視。

杜太平索性從皇子裡挑選了荀釋天這麼個能與太子並肩的少年,走潛力路線,主推皇子黨。

他是第一個加入八皇子麾下的皇子黨,那便理所當然的就是鶴立雞群,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要是把八皇子推起來,奪了荀釋飛的太子儲君之位,杜太平用腳趾頭想都能知道自己未來的前途是多麼的敞亮。

計算到了骨子裡。他敢冒風險,敢投資。眼光也毒辣。

別說,要是今年沒有李真橫空出世奪了狀元。在這毒辣的杜太平長遠鋪路之下,八皇子一旦成了狀元,還真有可能立即動搖荀釋飛的地位。他們計劃都盤算好了……可惜啊,李真的橫空出世,竹籃打水一場空。沒辦法。

那事情已經發生了,只能想辦法補救。於是,杜太平才想起了這麼一個非常陰損的辦法。

抓主要矛盾:造謠貶低九州第一狀元,凸顯荀釋天這麼個榜眼。造謠讓人覺得李真的狀元是撿的,而荀釋天才是狀元。讓百姓覺得,荀釋天是遭遇了不公平對待的人。

多麼的諷刺……讓百姓覺得皇室的皇子竟然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而惡人是一個窮鄉僻壤的百姓。

但是成功了。

在李真從金州郡太子府邸裡出來的時候,就成功了。

一石三鳥。

貶低了李真,突出了荀釋天。動搖了太子。

整個中州的百姓在這種謠言之下,都展開了老百姓特有的‘聯想能力。’

李真為什麼能考上狀元呢?因為投機取巧,因為朝中有人吶。朝中人是誰啊?是東宮太子。

所以,李真到了中州不直接去八龍城,反而先去金州郡見太子……這就是去給主子報喜去啦。

那太子為什麼扶持李真,為什麼要讓李真‘當’狀元呢?嗯,是因為要打壓才華驚人的八皇子……

這樣一來,所有一切關鍵點都對上了。

一石三鳥。

語鋒一轉,荀釋天微笑著說了一聲:“他快進京了。”

“所以我還有一石四鳥之計。”

“哦?”

“繼續激化這矛盾,繼續讓這九州第一狀元,成為九州最慘的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