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格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子饒有興趣的看著李真,帶著試探性的詢問:
“你既然成了狀元,未來有很大可能也是要做官的。假如你做了一州之督,你覺得你有把握將這一州帶的富裕起來麼?”
“有。”
“那假如就讓你做東南州州督,你有把握麼?”
“有。”
“說說看,假如你現在就是東南州州督,你要如何去治理東南州?步驟都說出來,我聽聽。”
太子頗為好奇的看著李真,是真的有了興趣,想看看這理科狀元能不能開拓思維做一個文理結合之人。
就如太子本人,也是理科生,但他卻肩負著繼承九州的大任。未來要治國。荀釋飛本人也相信,理科也是可以治國的。
李真想了想,直指東南州弊端:“東南州在九州各地,屬於土地沙化相當嚴重的地區。那麼如果我想要讓東南州富裕起來,第一步不外乎兩個硬性指標。”
太子一聽李真竟然還有兩個硬性指標,這種極其有目的性的答案,迫不及待了起來:“快說。哪兩個?”
“第一,大力投入發展交通,三年內,官道四通八達,或許誕生更快的交通工具。第二,大力發展東南州沿海港口。此為兩個硬性指標。”
太子疑惑的皺眉:“第一件事,為什麼是發展交通?為什麼不是發展農業進行創收?”
“因為東南州土地沙化嚴重的緣故,道路時有時無。在內部交通之上只能走馬,只有在少數有官道的地區,才可以讓馬車上路。而落後的交通,便會阻礙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向著經濟優勢轉換的進度。一旦交通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善,資源優勢迅速轉換為經濟優勢,那麼交通便能實現反補經濟的作用。”
太子兩眼一亮,猛然一拍大腿:“妙啊!妙啊。本宮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只是以為有些地區落後,是當地發展環境受限的原因。卻沒想到,竟然交通的通順,能有這麼大的隱患。太妙了。那你快說說,為什麼又要大力發展港口?”
李真淡然說:
“港口與內陸交通是同理。大力發展了東南州港口,便能方便了各地的貿易效率。大批船隊行徑東南州港口,那麼就會帶來大批的貿易。有了貿易,就會增長當地消費值、生産值。良性迴圈之下,水、陸交通發達,便會吸引更多的貿易經過東南州。更多的貿易經過東南州,就算是一群雁過只拔一根毛,只需要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東南州的生産總值便會翻倍上升。所以,要想富,先修路。”
太子驚駭的張大了嘴巴,重新上上下下的打量起了李真,直到將李真看的臉都紅了,也始終是一言不發。
走眼了,這次是真的走眼了!
荀釋飛內心極度震撼,世上只說,理科生治不了國。但是荀釋飛這個理科生,卻偏偏是未來九州的繼承者,他認為理科生能夠治國。
今天只是偶然的心血來潮,想要考校一下李真,沒想到竟然撿到寶了。這個小小少年嘴裡,竟然妙語連珠。
妙啊!
這個觀點,這個切入口。讓荀釋飛內心極度的震撼。
“太子?”
李真紅著臉喊了一聲。
荀釋飛清醒過來,急切的問道:“那麼如此一來的話,東南州豈不是生意人就會成倍增長?”
“對。”
“那如此一來,都看見做生意掙錢,豈不是就擱置了農業?都跑去做生意了?”
“太子怎麼可以這麼想呢?生意人多了,為什麼會擱置了農業呢?生意人多了,消費能力同時也就提高了,整體的生産總值也就高了。而事實上,農民的負擔也就減輕了。”
“為什麼會減輕呢?”
李真笑了笑:“因為我的第二步,就是逐漸化零為整,用産量化取代零散化。當地區有錢了,地區裡有錢人也多了。本州就會從‘大力征收農業稅’改變為‘大力扶持農業’。對外承包土地,吸引投資者前來大規模投資農田、養殖業。用大規模代替‘私戶零散’。”
“什麼意思啊?”
“就是田地,不再是自己種的莊稼自己吃。而是專門有商人大規模種養殖,然後為市場提供。走市場經濟的路線,用資本帶動農業,用商人的無利不起早的特性,讓他們看見農業大有可為。這是一條市場經濟的路線。”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麼?”
“好處太多了。商人逐利的原因,加入科學的發展觀,就會大大的提高産量。不僅如此,還降低了本州徵收農業稅時産生的投入。假如以前一個郡有一萬個農民種出來的莊稼,那麼徵收農業稅時,就會投入一百個人。而如果化零為整,那麼同樣那麼大的莊稼,卻只需要一個人去徵收農稅。這就是徵收農稅時的降低成本。”
荀釋飛倒吸一口涼氣:“收稅還有成本?”
“當然有成本,官府得派人,人力是成本。得要清點到戶,清點到每一個人的情況,這又是成本……”
“我……我都沒想到,這收稅還有成本。原來是這樣啊。但是,你說的如果農業産量化、産業化之後,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又該怎麼辦?他們沒有了求生技能,活不下去了。”
李真搖頭否定:“不,因為到了那個時候,東南州的富有會超過所有州。而東南州,會用稅收的一小部分反哺農民,東南州的農民會享受到本州戶籍的特殊權益。那就是低保。東南州到了那個時候,完全可以養活所有農民,每個月給老無所依的農民發錢,讓他們生活。從而由‘農民養國’,轉變為‘國養農民’。而年邁的農民獲得東南州義務養活,年輕力壯的農民就會轉而進入其他行業。
又一批人力投入了其他行業,從而又帶起其他行業的蓬勃發展。此為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