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看著圖紙沉默了一會兒,腦海中開始構想壓燃試的設計。

片刻後,開口說:“你試一試,把齒輪換成皮帶。”

“皮帶?”

馬建斌疑問。

李真說:“就是轉子上連線上皮帶,用皮帶作為動力傳輸。這樣應該能省力不少,皮帶連線的轉軸再利用機械上的槓桿省力原理。這樣會輕鬆一些。”

李真又將皮帶傳輸動力系統,給馬建斌等人詳細說了說。

想要用皮帶傳輸動力,那就要重新改造發動機了。

以前的所有發動機傳輸動力,要麼是曲柄連杆,要麼就是鏈條和齒輪。

但是現在在李真的開導下,他們瞭解到了一種新的東西——皮帶輪。

皮帶輪用在低功率發動機上,效率是很高的,優點極多。

首先,皮帶輪傳輸動力是能夠緩和荷載沖擊。這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就能夠進行省力的工作。

其次,皮帶輪傳輸動力,遠比齒輪傳輸,或者鏈條傳輸噪音小很多很多。

唯一的缺點是,皮帶輪容易打滑。

但是隻要把結構設計好一點,包裹性強,摩擦性大。那麼打滑的問題是能夠解決一部分的。

李真又說:“最後,那把這個搖杆的距離放大一些,做到和壓水井一樣的那種省力。加裝上長槓桿,讓手搖式能夠變得更加省力,最好是輕而易舉就能壓燃。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突破方案,咱們不要手搖式了,用腳踏式也可以。”

馬建斌疑問:“腳踏式?”

“腿比手有力氣。你要是把搖杆設計成腳蹬子形狀的,別人用腳踩起來是不是更輕鬆了?比手搖要省力。”

李真這也是突發奇想的。這個腳踏式的章至沒給他說過,但是就突然想到了。

而李真是不知道的,這腳踏式的結構,卻正是章至那個時代,摩托車所用的結構。

摩托車可以用電子打火,也有備用的腳踏式壓燃系統。

馬建斌若有所思的離開了,重新設計圖紙,重新設計壓燃試柴油機。

他覺得自己得好好研究一下這個皮帶輪。這個皮帶輪卻是給他開拓了一點思想,以前大家是都覺得轉軸與轉軸之間的動力連線,只有使用齒輪和鏈條才安全。

但是現在發現,其實皮帶完全可以取代了鏈條傳輸和齒輪傳輸。

打滑的問題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只要調整的足夠緊繃,包裹性夠強。皮帶其實傳輸動力比鏈條齒輪還要穩定。

馬建斌等人去重新回爐研究壓燃機。

而另一批人馬,卻將收割機研究了出來。

說實話,他們研究的這個收割機讓李真本人都是耳目一新,大呼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