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發話了,讓試試。

那就必須試試。

按照柳驚鴻他們的想法,就是要進行等待,等到機動院突破了,一切資料全部合格了之後,理論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再實驗。

但是李真不想讓他們再這樣浪費時間了。

與其將希望全部寄託在別人身上,不如碰一次南牆,然後老老實實的腳踏實地。

李真的發話之下,機動院的人全力配合,暫且擱置了研發轉子發動機的計劃。轉而開始測試星型發動機的資料。

一認真的去實驗,才發現,這太難了。

因為很難讓兩臺發動機産生同樣的動力。每一臺發動機,都是絕對的獨一無二,都是有錯差的。

這個問題是很顯而易見的。

因為新九州的工業,和章至那個年代的工業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新九州雖說是工業,可機器只是代替人工力量的,卻還是需要人工去指揮。

假如切割一塊鋼板,就需要人手工去量尺寸,然後手工去用機器切割。

資料上如果由人來測量,那就絕對沒有千真萬確,絕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錯差。就算是再專業的老師傅,也有手抖的那一下。

而章至那個年代,是真正的數控機床。

是由電腦直接指揮機器切割的,電腦比人腦更具有優勢的是,電腦在資料上不會出錯。說這一批貨全部一個規格,那絕對全部都是一個規格,絕對不可能出現誤差的現象。一毫米都不會。

而新九州的工業卻遠遠沒有那個水平,就算有模板來約束,依然無法做到十全十美的精確。

零部件規格的微小錯差,成品後的發動機就會出現動力上的錯差。想要造出兩臺動力、功率完全相同的發動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李真說的,為什麼他們這是浪費時間。

因為在翼展上放置發動機,現在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最重要的是,只有李真知道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章至那個年代,能夠被放在翼展上的發動機,根本就不是什麼螺旋槳發動機,而是渦噴發動機。

渦噴發動機是一種怎樣的概念?那是他們都還沒接觸到的概念。就連李真都是很模糊的。

章至現在也根本不可能能夠給李真一張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圖紙,也根本講不出來。

章至畢竟只是個普通大學生,就算再怎麼學霸,她也沒可能能夠徒手造出一臺渦輪噴氣發動機。那需要的專業知識,超過了常規的想象力。

而放置在翼展上的螺旋槳發動機,這……其實不會成功。

一個問題他們是忽略了。放在翅膀上,是會增加翅膀的重量的。而實際上翅膀越輕越有升力。兩臺星型發動機加在翅膀上,翅膀上會瞬間多出將近一百斤的重量。如果想要平穩飛行,那對於發動機的功率要求就太高了。

所以也就是,為什麼只有渦噴發動機才能夠放在翅膀上,因為渦噴發動機的動力遠超於螺旋槳發動機。

這些道理李真和他們講不明白,固執沒有錯,讓他們去試就好了,失敗了也算是經驗。

在李真的安排下,機動院和航空院又進入了密切的交流狀態,開始為第一架能夠飛上藍天的飛機合作了起來。

一週後,機動院的人努力的將兩臺星型發動機除錯出來了,功率相差並不大了。

而航空院,也用這一週的時間,將機身構造了出來。

他們在翼展上加裝了鋼管,直接連線到機身,形成筋骨脈絡。

然後採用了電磁院的最新電焊技術,將兩臺星型發動機焊接在了翅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