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生物獎的歸宿(第2/2頁)
章節報錯
發動機只要研究到位了,那麼太空梭就能夠實現。飛行器其主要的核心,就在於發動機。
當然,李真是知道其實背後還有引擎這一說的。但是現在顯然沒有那個資格去設想引擎,更沒有資格去研發渦輪噴氣,李真只想著將基礎的做好吧。
這個時候,李真才感覺到,似乎九州科學院的科學發展已經進入一個瓶頸期了。
所有的科研專案全部都止住了腳步,被卡在了一個無形的關隘之中,所有的新專案似乎都沒有任何的進展。
而正在這個時候,九州科學院門外有些騷動聲傳來。
李真好奇的邁著方步走過去觀瞧。
卻見一群面板黝黑的青年,在九州科學院一眾人等的簇擁下走了進來。
李真覺得有些眼熟,仔細的看了幾遍,這才認了出來。、
黑了,瘦了。
這便是一年前九州科學院生物學的參與者——袁兵。
那個提出雜交水稻理論的人。
這一年之中,袁兵帶著他的科研團隊奔赴九州各個地區。不僅僅在九州停留,還去了很多不同的國家做實地取樣考察。
最遠他們去了大和國。
近的也有白袍國等地。
每到一處,他們都會駐紮在那一片區域,從經驗豐富的農民嘴裡瞭解一種水稻的生長週期。以及生長之中的各種不同變化。
最開始是艱難的。因為農民口中描述出來的東西,都是抽向的。
但是物理院將顯微鏡發明出來之後,袁兵要了幾個,從此之後,他們的研究就不斷的突破往日的屏障了。
一年中,很多理論被他們推翻了。很多新的理論也被他們建立了起來。
這一年間李真也少不了和袁兵進行書信往來。李真也知道了很多其他地區的真實情況。
李真總以為東洲崛起後,國家的經濟水平好了,百姓的生活質量也好了。
其實不對。
東洲輻射的區域是有限的,輻射的人群也是有限的。國家疆土太大,很多地方的百姓,依然是窮。
說句真話,李真出生在杭城郡,他覺得杭城郡都夠窮了。但是其實更多的地方比杭城郡還要窮,甚至杭城郡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天堂。
這是袁兵等人研究雜交水稻的原動力。也是李真鼎力支援他們研究水稻的決心。
“李師!”
袁兵看見了李真,大喊一聲,快步走上前來。
李真上下打量著他,無法將眼前這個又黑又瘦,面容滄桑的人,與一年前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比較在一起:“回來了。”
“是的,回來了。”
李真拍拍他的肩膀,看了眼袁兵緊緊抱在懷裡的一個用塑膠紙抱著的舊書籍,有些激動的問:“有進展了?”
袁兵悄聲道:“今年的生物獎,該當歸我。”
李真深吸一口冷氣,抑制不住那種激動和狂喜,顫聲說道:“我替新九州的窮苦百姓感謝你。”
袁兵淡然:“這都是我應該做的。科學本該服務於百姓社會。讓百姓享受高科技,是物理院諸位的事情。但是讓百姓吃飽肚子,是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