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秦淮景(十)(第1/2頁)
章節報錯
澤平一郎離開後不久,野田明就把提前準備好的報告交到了司令部和調查司。
按照蕭清的建議,這份報告著重描述了國黨殘部襲擊他自己基地的原因。
這個原因,蕭清給出的非常簡單,因為玩弄女人,抓到了國黨殘部中一個長官的女人,所以對方孤注一擲,目的就是為了救人。
但對方到的時候,那個女人已經死了,所以救人變成了洩憤。
野田明提出建議,說這些殘留軍人人數還不少,最近也經常發生對方偷偷救人,射殺己方軍人的事情。
而且由於金陵地形複雜,作為巷戰,人數優勢被大幅度壓縮,這些人是很大的禍患,最好能儘早除掉。
所以,可以在金陵城進行一次有預報的大屠殺,並且發出通知,如果對方不來救,就全部殺光,對面來,就放人。
這樣,以這個國家的習俗和思想,如果那些剩下的軍人不來救人,他們就徹底失去了民心,這座城市的脊樑也會被打斷,那些人就成不了氣候了。
只要他們來,那司令部直接動手全殲他們,只要我們把人都殺了,這座城市也就沒什麼反抗力量了。
野田明把報告交上去,就啥事都沒了,每天喝茶看報養傷,偶爾蕭清心情好讓他圍觀自己訓練那些孩子。
有時候野田明回想起那份報告,都會懷疑這女人的本心,這惡毒的手段,用來對付自己人,她真不是島國這邊的麼?
這份報告一交,他的嫌疑基本是徹底洗清了,畢竟他野田明一心忠於天皇,對島國忠心耿耿,日月可鑑,報告更可鑑。
蕭清知道這個提議會被透過的,還可以增加一些野田明在司令部的印象分。
因為這個方案,在玉墨的記憶中,曾經發生過。
島國當時就是用的這個方法,釣出了大部分殘留的軍人,幾乎把整個金陵的反抗力量一網打盡。
當時這些人其實可以不來的,因為來就是送死,而且對面也不一定會遵守約定放人。
就算放了百姓,所有的武裝反抗力量全部陣亡,那麼金陵也就是對方的屠宰場了。
但是,當時那些中夏國殘留下來的軍人,暫時擔任指揮官的那一位說了一段話,這段話在他們犧牲那天,傳遍了整個金陵。
他說:“如果不去,是能苟且保命,還可以安慰自己在之後的日子裡多殺幾個鬼子給大家報仇。”
“我沒讀過多少書,但我懂得一個道理。”
“一個沒有心氣兒的民族,一個失去反抗之心的城市,是沒有未來的。哪怕能多活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也依然是死亡的結局。”
“金陵的故事傳到全國,四萬萬中夏國兒女都會知道,咱們的政治中心,咱們國家最繁華的地方,沒有一個英雄,全是懦夫。”
“在敵人的屠刀下只能等著對方殺,沒有一個人試圖反抗。”
“我不知道這會有什麼後果,但我覺得這比我們都死了,比整個金陵都淪陷還要可怕。”
“我也想活著,但如果我的死,能在國人心中種下一顆反抗的種子,一點微弱的信念,哪怕再小,我也覺得值得。”
這位軍官帶領著認同他的看法的軍人們,幾乎是剩下的七成人數,欣然赴約。
他們就是去赴死的。
千百人赴約,沒有一個人退卻。
最終,還是因為實力相差過大,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