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星期天,冬至日。

中海這邊的習俗一般是要吃湯圓的,只是周文作為一個北方人,嫌湯圓甜的齁人,一般不怎麼吃。

偶爾吃吃,也就是一兩個,應應景,沾點節日的氣氛。

你要說吃個十個八個的,那指定是不可能的,根本咽不下去。

像這樣的節日,要是就周文一人,倒也很好解決,買點速凍水餃,回家煮了,就能解決冬至節日的問題。

關鍵是很多時候,周文出門在外,壓根就不會關注這些節日。

然而,現在有了顧佳,有了小不點,似乎就不能那麼隨便了,還是要稍微正式一點的。

給小不點換好紙尿褲,放進嬰兒床哄睡以後,顧佳才對周文說道:“我們去買點土豆吧,今晚做點土豆餡水餃吃。”

跟周文一起時間久了,顧佳還是蠻瞭解周文的飲食習慣,慢慢的連她自己也喜歡上了北方的美食。

像土豆餡水餃,顧佳就很喜歡吃。

趁著老媽過來的功夫,短時間學成出師的。

將土豆煮熟以後去皮,搗碎成土豆泥跟豬肉一起翻炒,直到炒出香味,土豆餡也就做好了。

要說流程,周文還是蠻清楚的。

從小到大都是看著老媽做的,其中的每個步驟,周文都是很清楚。

只是不太熟練,做出來的味道跟老媽有一定的區別。

不過,也還是能吃的,就是賣相不好看。

一家人吃,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又不是做給親戚或者朋友吃的,好看與否都是一個參考值,而不是衡量值。

只要味道能過得去就行。

聽聞顧佳要做水餃,周文是頗感意外,多少也有點不信的。

水餃這活兒,眼睛看上去是會了,手學不會,也是完犢子。

一張麵皮包裹著陷,將兩邊捏合起來。

給人的感覺是粘合在一起了,一旦下水開煮,就露餡了,將麵皮跟水餃陷分離開了。

這就是新手的初體驗。

你要是覺得能做得很好,那基本就是假象。

包水餃需要力度,也需要技巧的。

做多了,或許就摸清楚了。

只是顧佳第一次做,周文也是有點看笑話的意思。

這個笑話也不是看不起的意思,只是想看對方出醜的那一刻,順便打趣一下顧佳的。

顧佳真要是將水餃煮散開了,周文也得吃下去,不可能不管不顧的。

站在對面的顧佳或許是看出了周文不懷好意,聲音又抬高了幾分:“跟你說話呢,你倒是吃不吃呀!”

坐在沙發上的周文倒是很想吃水餃的,只是考慮到顧景鴻老爺子,多少又有點疑慮:“要不還是吃湯圓吧,你爸吃得慣不。”

顧佳那杏圓眼往上微翻,對周文的腦回路有點無語,說道:“在超市買點湯圓備著就好了,要是不想吃水餃,就給煮湯圓好了。”

這閨女,確實很厚道哈。

自己想吃的,就動手做了。

而顧老爺子想吃的,就在超市買一點現成的,既經濟又實惠。

周文是憋著笑,好不容易忍了下去,才說道:“那行,等會兒就去。”

“你要是忙不過來,我幫你打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