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等了足足四代了,貴國的使者還是沒有來楚國。貴國這樣做,實在令人傷心,現在我們楚國自寡君到臣子都對貴國很失望。

所以外臣這次來代表寡君邀請魯侯,只是希望魯侯溫故象當年蜀地會盟的內容,重申兩國友誼,這便是貴國給寡國最大的恩賜了。

如果魯侯不願來楚國,那寡君將要帶著財物親自到蜀地來見魯侯了。所以,現在外臣希望魯侯告知個時間,什麼時候寡君可以動身去蜀地了?”

魯昭公可能不知道蒍啟強講的這段歷史,但季孫宿、子叔弓等卿大夫們是瞭解的。

原來,在楚莊王時,楚國在晉楚爭霸中佔得上風,泌地之役楚軍大敗晉軍後,中原諸侯基本歸順了楚國。

但晉國很快強勢崛起,鞍地之役將齊國給打趴下,中原列國諸侯不少又投靠了晉國。

楚國令尹公子嬰齊率楚軍北上,先討伐了衛國,衛國被迫向楚國求和。

楚軍隨後侵入魯國,佔領了魯國重鎮蜀地,並繼續向北推進,在魯國陽橋擊敗了魯軍。

魯國不得不向楚國求和,當時送給楚國木工、縫工和織工各百人,並派當時魯國國君魯成公的兄弟公弟衡赴楚作為人質。

公元前589年11月12日,楚國在魯國的蜀地召集諸侯會盟,統一列國諸侯思想。

但參加的魯國、許國、蔡國、秦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齊國、曹國、邾國、薛國、鄫國等十四個諸侯中,有不少對楚國三心兩意,包括魯國。

當時魯國的外交策略是對晉國真心實意的擁護和追隨,對楚國則是陽奉陰違的歸順和服從。

於是,蜀地會盟結束後不久,那位原本要赴楚國成為人質的公弟衡居然趁楚軍不備,途經宋國時偷偷跑路了,根本沒到楚國!

後來,晉楚爆發鄢陵之役,楚國戰敗,魯國當然又跟了晉國。

於是,魯國派人質赴楚國一事就不了了之。

現在蒍啟強將這筆歷史舊帳翻出來,意思就是你魯國太不講信義了,說要派人到楚國為人質,結果楚王都換了第四位了,你們還是沒派來。

現在楚靈王想到了此事,希望把這個心結給了了,於是盛情邀請你魯侯去楚國一趟。

沒什麼其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兩國共申一下當年蜀地會盟的精神,永續友好。

你魯侯如果不去,嘿嘿,那楚國將要派兵來討伐魯國。

至於具體什麼時間,你們魯國看著辦吧。

這裡有一個詞,引領北望。

引領北望,意思就是楚王每天伸長脖頸望著北方,將一個盼望的迫切心情給描繪得淋漓盡致。

後來,引領北望又作引領以望,被許多愛寫情書的青年男女們引用:我每天引領以望,盼著你的出現啊。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