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御叔對臧孫紇的看法是:此人徒有虛名,毫無真才實學。至少在咱老御面前,你臧孫紇沒多少花頭。

如今好了,聽下人報告說臧孫紇經過御邑,前來拜會朋友,御叔登時就來勁了:哈,你臧孫紇哪裡是專程來拜會朋友的?這不是正下著大雨,你小子是來避雨來了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哼,這雨一直不停,你臧孫紇得在老子這裡一直住下去,你這浩浩蕩蕩數百人的隊伍,還不把老子給吃窮?好小子,平時不見你主動前來看望老朋友,這次倒來白吃白喝了啊。

那行,等會看老子好好奚落奚落你。御叔滿臉不悅,但畢竟臧孫紇是朝中重臣,大領導。他立即命令下人將為自己準備的酒食等撤去,然後整了整衣冠,出門迎接臧孫紇。

臧孫紇哪會去想御叔內心這些小九九?他還以為自己經過御邑,前來看望一下你御叔,這是盡朋友之份。

所以,當他見御叔站在府前迎接自己,忙三步並作兩步,熱情迎上前去,大聲叫道:“御叔,好久不見,紇甚為想念啊。”

臧孫紇滿以為自己的老朋友御叔會給自己來一個熱烈的擁抱之類的,但御叔卻特意避了避,還指了指臧孫紇身上的雨滴,一臉鄙夷的樣子,道:“喲,你臧孫辰不是能預卜未知嗎?難道沒算出來這老天要下雨?這不?遭雨淋了吧?”

臧孫紇一時呆愣在那裡,饒是他學富五車,也沒想到自己的老朋友御叔居然會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奚落自己,自然沮喪到了極點。

只見御叔又道:“如果國君此次能讓在下出使晉國,在下肯定會擇一個好天氣出門,保證不讓使團因雨淋而受到損害。”

臧孫紇哪還有心情?明顯御叔根本不想接待自己!無奈之下,臧孫紇只好拱拱手,施了個禮,率領使團轉身冒雨就走。

這事不徑而飛,傳到了上卿叔孫豹的耳朵。叔孫豹大怒,對魯襄公道:“御叔此人,純粹就是妒忌臧孫紇代表國家出使。他非但不為國之要事提供幫忙,反而以言語侮辱國家重臣。這種人的心態已經扭曲,簡直就是國之蛀蟲,不予以懲戒,國家法度之威嚴何在?”

最後,給予御叔的處理從此御邑將上交國家的收入整整增加一倍,從原來收入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

這叫什麼?典型的不作不死!

御叔只是魯國春秋史上一個無名小輩,姬姓,魯氏,因他的封邑在御邑,後人以封邑名御為氏,這便有了中華姓氏庫中的御姓淵源。叔,只能說他曾經是某位國君的叔叔輩,並非是當時他的名字。

御邑,在春秋列國諸侯中共出現過三處,魯國的御邑,為魯御叔封邑;陳國有一個御邑,為陳國公子陳禦寇的封邑;宋國也有一個御邑,為宋國公子宋御說的封邑。

說起這個御,也頗有意思。

御的本意是統領、指揮,所以歷古以來,這個御字非常高大上。據說,開天闢地的盤古氏,最早被稱為湯古氏也稱渾敦氏),是人類始祖,被認為是“首出御世者”,統領統治世界之意。盤古的後人中,有人便以御為官,再以官為氏。

據說黃帝時,任大鴻、常先兩族為御官。到了堯帝時,任羲氏、和氏兩族為御官。故鴻氏、常氏、羲氏、和氏此四族後裔均為有御氏。

到後來的一些御官,如車御,指駕駛車輛的官;女御,指負責天子就寢的女官;日御,指負責推算曆象的官。

直到後來秦漢時的御史,其地位相當天子的特使,不亞於宰相之職,負責統領百官等。再到後來,御就成了皇帝的專用詞,如御林軍、御書等。

據說,魯國的御邑,其故城在河南臨穎之豢龍城,相傳為古代的御龍氏封邑。

我們曾說過,夏代時,唐國國君劉累因善養龍,被天子孔甲賜為御龍氏,其後代以御為氏,這也是御姓之淵源之一。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