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魯滅邿國:為什麼魯國要滅了自己的附庸邿國?
章節報錯
國君走著晉國路線,剛剛完成了軍制改革的魯國三桓呢?當然得充分展示一下這次軍改以後的實質性作用。
公元前561年春,剛剛還在同一戰壕上一起討伐過鄭國的莒國,再次入侵魯國。看來,莒國已經把魯軍的戰鬥力看扁了,這一次不再是邊境衝突這種級別的軍事行動了,而是大規模入侵至魯國境內,還包圍了魯國東部重鎮臺邑。
那就開打吧。季孫宿主動請纓,率魯軍反擊。剛被整編過的魯軍氣勢如虹,一舉擊潰莒軍,成功解救了臺邑之圍,取得了魯國與莒國交戰這些年來的首次大勝。
還沒完,季孫宿花了那麼大財力去養自己的軍隊,出兵當然得有所收穫。解了臺邑之圍算不了什麼,畢竟臺邑本來便是季氏家族封邑,此次無非是保住了這塊地盤,沒被莒國一口吞了而已。
這一次,季孫宿盯上了鄆邑。
鄆邑原本是魯國季氏家族的地盤,曾經在公元前626年時,季孫行父就率軍在鄆邑開展過城防建設。但隨著魯軍戰鬥力下降,莒國在前幾年佔領了鄆邑。
也就是說,從歷史上看,鄆邑本就是季氏家族的地盤。從現實上看,鄆邑已經被莒國佔領了。那如果奪了回來,就是季氏家族的巨大利益。
魯軍士氣高昂,借臺邑之戰大捷餘威,一舉攻下了鄆邑。季孫宿率軍進入鄆邑,將鄆邑的財寶搜刮一空,然後分派家臣進駐鄆邑管理,宣佈季氏家族重新收回了鄆邑。
季氏家族得到了巨大利益,難道就不分點給國君?季孫宿想想也確實難為情,於是命令將鄆邑的一口鐘進行融化再鑄,鑄成了一個銅盤獻給魯襄公。
給人的感覺就是:嗟,來吃一口。
嗟來之食?是不是看著目瞪口呆了?
是的,這就是以季氏家族為代表的三桓成功實現了軍制改革後,感覺國君確實可有可無的樣子!你國君就是一傀儡,提線木偶,知道不?需要你時,你出來亮個相,比如祭祀、簽約、外交什麼的。不需要你時,你就呆在宮裡。整個魯國,由咱三桓家族撐著。
當然,當季孫宿將那個銅盤進獻給魯襄公時,當著滿朝文武可不能這麼說,他說的就是一堆比如看看咱魯國這次軍制改革多麼成功,如今魯軍的戰鬥力上來了,莒國根本不堪一擊,請國君放心好了,今後魯國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魯國的勝利走向勝利到底能走多遠,後世的我們是知道的,但當時的魯國人不知道。朝中公卿大夫們只知道,季氏的這次軍改確實有效果。而且,以季氏為首的三桓勢力,確實很強大。那還要多說什麼?大家今後多看以季氏為首的三桓眼色行事吧。
是的,軍改後的魯軍看來是牛氣沖天的樣子。季孫宿的軍事行動又要展開了,這一次是魯國附庸國邿國出了事。
邿國一直以來是魯國附庸。但根據史料記載,這一次魯軍是從邾國手裡奪得的邿國。也許以前由於魯軍戰力下降,如果原本一直是魯國地盤的鄆邑被莒國所佔,邿國也被邾國給佔了。
不管是誰的地盤,魯軍要攻佔邿國,必須師出有名。公元前560年夏,邿國發生了內亂。據說這個內亂爆發的原因是邿國嚴重踐踏周禮,導致國人不服,結果內部產生分裂,分成嚴格依周禮一派,無視周禮而採取東夷傳統風俗一派,無所謂禮不禮的只願好好過日子一派。
據說,無視周禮派主要是邿國公室,以國君為代表。邿國有一位先君去世後,他居然指定了十五座鼎作陪葬品!而根據周禮,天子可用九鼎,諸侯可用七鼎,大夫可用五鼎,元士可用三鼎,你邿國佬頭上長角了,居然敢用十五鼎?
既然你國君可以不按規矩辦事,那大家還遵從你邿國的法制做什麼?國內就此分成了三派,每派都有強勢人物,互相不服,互相打壓,朝政一片混亂,最後是互相大打出手。
附庸附庸,本就是嘴邊一塊肉,更何況,此時邿國這個曾經的附庸還成了邾國的地盤,那就出兵吧。
公元前560年夏,魯軍又出征了,目標當然是邿國,而且這一次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邿國。
這讓魯國人對季孫宿的軍制改革更加有信心,那些從魯國公室裡脫身出來依附在季氏家族計程車大夫們倍感驕傲,而叔氏家族、孟氏家族只有部分士大夫,剩餘計程車大夫就開始眼癢癢了。
之所以提這一句,那是因為不久以後,魯國再次出現了三桓瓜分魯國公室的事,上一次是三分公室,下一次是四分公室,終於將魯國國君完全架空,沒有絲毫的實力。
而軍制改革一開始給魯國所帶來的直接利益,尤其是這兩次魯軍先後戰勝莒軍取得鄆邑,吞併邿國,給後來的三桓四分公室起到了一個基礎性的作用。
邿國是一個妊姓小國,這裡出現了一個妊姓,這是遠古八大姓之一。關於遠古八大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姬、姜、姒、嬴、妘、媯、姞、姚這八姓,另一種是姬、姜、姒、姚、嬴、妘、媯、妊這八姓,唯一的區別是姞姓與妊姓。
其實,遠古八大姓什麼的,也只是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的事,畢竟,遠古何止八大姓。
中華姓氏文化非常複雜,也相當有意思,我們讀歷史,至少得弄清楚自己的姓氏源於哪裡吧。如姬姓,源於軒轅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到了黃帝時,黃帝有十四個兒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到了周武王建立大周王朝後,分封諸侯或方國,其中姬姓國53個,這些姬姓國以國為氏,形成了今天的大多數姓氏。可以說,如今我們漢族很多姓氏都是由姬姓演化而來的,所以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
筆者的董姓,則是源於祝融氏,從妘姓發展而來,是祝融八姓之一,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
邿國的這個妊姓,為伏羲氏風姓後代。風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姓,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首天皇燧人氏就是風姓,他的子女伏羲氏和女媧氏都是風姓。
伏羲被視為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人類的始祖為風姓,那說到底,如今的百家姓千家姓,都是源於風姓,這才是姓氏的源頭。
這扯得有些遠了,我們回到魯國。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