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審判衛侯:溫邑會盟,魯僖公經歷了諸侯操縱對諸侯的國際審判大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魯僖公長嘆一聲,心道,衛侯啊衛侯,看來,這一次你是真正庸人自擾,攤上了大事。寡人這次是沒辦法救你了,你就自求多福吧。
公元前632年冬,向魯、齊、宋、蔡、鄭、陳、莒、秦等國發出了通知,要求各國諸侯來溫邑舉行諸侯會盟,此次會盟的議題便是討伐不遵!
討伐誰?兩個諸侯,一個是衛國,另一個是許國!
魯僖公很清楚,衛國是因為衛侯不遵守踐土之盟精神,一回國便冤殺賢臣,這當然是要受到懲罰的。
對許國,魯僖公嘆了口氣。許國是一個弱小的諸侯國,在晉楚城濮之戰時站在楚國一邊。城濮之戰後,晉文公組織踐土之盟,特意不通知許國參加,將許國排擠在中原諸侯聯盟之外。那個時候,魯僖公就感覺許國肯定會有麻煩,現在許國的麻煩不就來了?
是的,許國雖然沒收到通知,但當時如果膽子大一點,完全可以主動去參加,臉皮厚一點沒關係,沒搞到邀請,咱也要參加,至少說明了一個態度:以前咱許國確實是跟了楚國,但現在已經整改了。
但是許國就是膽小,沒有接到邀請,根本不敢主動參加。這也難怪,因為許國就在楚國旁邊,楚國雖敗,但只要許國一個不老實,那肯定是要受到楚國打擊的。
許國就是這樣一個極其可憐的小國,晉文公之所以把許國問題提上來,其實也是故意做給楚國看的:你楚國看著啊,你的小弟,寡人就一個個拉走了,拉不走的,寡人就教訓了啊。
楚國當然沒辦法,因為正如晉國人分析的那樣,城濮之戰後,楚國確實不敢北上中原了,楚國已經陷入了內部權力鬥爭。
在討伐許國之前,當然是先解決衛國的事。
衛成公很清楚,這一次自己確實是做得過分了,儘管當他了解真相後,根本沒有想要殺叔武的意思。但叔武確實是死了,而且是被自己的人殺死的,自己此是就是渾身長滿嘴都說不清楚。
唉,聽天由命吧,大不了,寡人就把命抵給弟弟就是。只是,寡人卻要交給你晉侯來處置,實在不甘心吶。衛成公又悔又恨,卻是無可奈何。
聽說晉侯組織了很多諸侯來討伐衛國,衛成公幹脆派人對晉文公表態,打就不用打了,寡人把自己交給你晉侯,隨你晉侯處置吧。
於是,讓魯僖公目瞪口呆的是,他在溫邑親身經歷了場表面上由天子主持,實則則一個諸侯國君操縱審判另一個諸侯國君的國際審判大會!
面對衛成公的態度,晉文公不可能再討伐衛國。按晉文公的意思,就是想要殺一個諸侯來威懾天下諸侯。但衛成公已經認了錯,自己難道還可以對一個同姓諸侯痛下殺手?
沒有足夠的理由,能讓天下諸侯心服口服嗎?魯僖公內心就不服。
晉文公知道,自己雖然是諸侯之長,但卻不能在明面上來主導對一個同姓諸侯國的定罪,這事必須由天子出面。於是,天子周襄王再次接到了晉國的請示報告:陛下,來溫邑主持一個國際法庭,妥否?請復示。
前面說過,這當然是很無禮的,因為諸侯作為臣子是不能召集天子做什麼事的。但晉文公是有辦法的,辦法也一樣:天子正好是在溫邑附近打獵,得知晉國召集國際會議,便主動過來參加了。
於是,一場由晉文公主導、周天子主持、中原諸侯參加國際法庭便開庭了。
審判堂堂一國之君,這是一個應該令很多人相當熟悉的的畫面:一個國家的元首,居然被另一個國家的元首抓起來審判!當然,同樣也有國際法庭,同樣也講所謂的法治,同樣有著一些所謂的理由!是不是前南聯盟的米洛舍維奇?或者是前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
某國很喜歡干涉別國內政,然後以所謂的民主與自由為名,搞武裝干涉,由於實力過分強大,往往被幹涉的國家都不堪一擊,然後,便是國家元首被抓,再透過國際法庭審判,判刑甚至處死。
放到二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江湖,這樣的某國便是晉國了吧!而當時的周王室,便貌似是那個年代的聯合國了吧。相同的是,周王室是授權晉國可以干涉,聯合國也應該授權某國可以干涉。所不同的是,周王室是授權晉國在有足夠的理由前提下予以干涉,而聯合國並沒有這個授權,但某國可以越過聯合國打著先發制人的旗號予以干涉!
相比之下,如今的某國甚至比春秋時期的晉國蠻橫多了。算了,多講無益,我們還是講魯僖公所親身經歷的這場國際審判吧。
被告的是衛國國君衛成公,原告是衛國大夫無咺,審判長是周襄王,陪審團是由晉國為首的列國諸侯。對了,還有律師。衛成公派出了三人組成的辯護律師團。
具體辯護經過不需說了,無論衛成公派出多麼豪華的辯護團,其無端殺死弟弟公子叔武以及元咺之子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大家都知道晉文公極其討厭衛成公,所以,最終的結果是衛成公罪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