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魯國曆史上就出現了一次弒君奪位,魯伯御直接造反,把已經當上國君的魯懿公魯戲給幹掉了,自立為國君,即魯廢公。魯伯御肯定是有幾把刷子的,魯國人居然讓他在國君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多年,最後天子出面干涉,出王師討伐魯國,幹掉了魯廢公,立了魯懿公的弟弟魯稱為國君,這便是魯孝公。這就是兄終弟及制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根據魯國傳統的繼承法,魯孝公以後,接下來魯國應該實施嫡長制了,於是魯孝公之子魯弗湟繼位,即魯惠公。

好了,看來是魯國又迴歸到了兄終弟及制和嫡長繼承製兩種國君繼承製度的輪替傳統了。所以,按理魯惠公在去世後,應該將國君之位傳給自己的兄弟,但魯惠公存了小九九,他排了一下最近幾代魯國的國君得位法,覺得應該廢止所謂的兩種繼承製度輪流的怪胎習慣,今後魯國就實施一種,即嫡長繼承製。

但魯惠公去世前,由於自己的嫡長子魯允年齡太小,自己又剛剛廢止這種傳統的魯國國君繼位法,所以非常擔心魯允無法掌控朝局,所以就指定由自己的庶長子魯息姑即位。

這完全是破壞了大周王朝當時所有的君位繼承法,這算幾個意思?你國君要麼搞兄終弟及制,要麼搞嫡長繼承製,要麼就兩種繼承法交替實施,卻偏偏搞出一個什麼庶長子繼位?

庶長子當然可以繼位,但那是有一個沒有嫡子的前提。現在你國君不是有嫡子嗎?怎麼不讓他即位,偏偏讓公子息姑繼位?

所以當時魯國的輿論是一片譁然,但魯國人又是特別講忠君愛國的,國君既然這樣決定了,至少誰也不敢公然反對。這下可苦了即位的魯息姑,即魯隱公。

魯隱公即位之後,朝中公卿大夫幾乎都我行我素自搞一套,魯隱公根本無法控制朝局。魯國甚至出現了居然未經國君魯隱公批准私自率軍參與諸侯征伐這樣的事來。

魯隱公能怎麼辦?他只能做兩件事,一是勤勉履職,努力將國家給治理好,這一點,魯隱公確實是做到了,他在位期間,魯國得到了迅速發展,其政績不但人民群眾能夠看得見感受得到,連原來對他意見大了去的一幫魯國公卿大夫們,也是點讚的。

第二件事就是宣佈自己只是攝政國君,是自己幫助年幼的弟弟魯允暫時執政而已,等魯允長大了,是要還政於他的。這樣一來,就意味著魯國堅持了嫡長繼承製,魯允是嫡長子,國君之位是他的,而不是自己這個庶長子的。

魯隱公的一生雖然低調謹慎,而且勤勉執政,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積極作為,但最終落得一個什麼下場?死於非命啊。每每想到此,魯莊公心中不寒而慄。

魯莊公之所以會不寒而慄,因為他雖然表面上寵幸哀姜,但內心裡卻對自己自由戀愛大膽追求來的那位孟任非常想念。孟任已經去世多年了,但基於這種懷念,魯莊公甚至不顧最講禮儀的國人們的議論,一連修建了好幾個高臺。

高臺,正是魯莊公與孟任美好愛情故事的見證。也正因為對孟任的特殊情感,他才有意將國君之位傳給自己與孟任所生的兒子魯般!

但是,如今的魯般,不就是當年的先君魯隱公麼?而且,甚至連當年的魯隱公都不如。魯隱公至少還是一成年人,而魯般才多大?

如果魯般即位,那他必定面臨著比先君隱公更加艱難的環境!

而且,由於魯莊公沒有嫡子,幾個庶子又很年輕,魯國江山社稷這麼重要的崗位,應該由誰來繼承呢?魯莊公已經聽到了很多風言風語,那就是魯國應該恢復兄終弟及制與嫡長繼承製交替法!

這就意味著,自己的弟弟公子慶父已然成了下一屆魯國國君候選人!

你說,魯莊公能不煩惱嗎?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