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立啟為君:大權在握的慶父,為何自己不繼位卻立公子啟為國君?(第2/2頁)
章節報錯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歎服公子慶父,這個人的謀略是超一流的。本來,魯國公室內部是團結統一的,這在魯莊公三十二年的執政生涯中,很少有公室內部權力鬥爭的情況出現。
這個團結統一隻到魯莊公晚年終於分裂了,分裂是基於國君繼承人選的問題。魯莊公有意讓公子般繼位,但在他表明態度之前,連公子友都認為國君繼承人應該是慶父的。也就是說,公子慶父的呼聲一開始就是最響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圍繞著國君繼承人是公子般還是公子慶父的問題,魯國公室分裂了,而且分裂成貌似是相對均衡的兩方。即魯莊公四兄弟,正好是兩兩相持,即魯莊公與公子友交好,公子慶父與公子牙交好。
但這個只是貌似而已,因為作為魯莊公對立面的一方,即公子慶父與公子牙的思想並未統一,公子慶父居然認為這個君位繼承人應該是公子啟的。
公子友是最精明的,他的精明在於迅速把自己的思想統一到了魯莊公這一邊,從支援公子慶父為繼承人倒向支援公子般為繼承人。就這樣,公子般的支援力量大大增強。
公子牙是一個悲劇。他的悲劇在於,他一心支援公子慶父為國君繼承人,但公子慶父卻舉棋不定,至少一直表現出來的是立具有齊國血統的公子啟。或者說,公子慶父並沒有強烈的爭奪國君之位的念想。連公子慶父自己都不積極爭取,那你公子牙豈不是瞎折騰?最後公子牙因為支援公子慶父,成了第一個落幕的人,這就是他的悲劇。
公子慶父居然能夠得到保全,當然是因為他一直沒有積極參與爭奪君位,他只是被動地參與者,他自己提出的是要立公子啟。與公子慶父同樣想法的,是哀姜。哀姜貌似精明能幹,但在國君繼承人一事上,與公子慶父一樣,來了個立誰都沒關係,反正是兩選一,即公子慶父和公子啟。
正因為如此,所以公子牙被逼死,而公子慶父則得以保全。
這樣一來,國君繼承人之爭,明顯是魯莊公與公子友這一派佔了明顯的優勢,就這樣,公子般最後得到了國君之位。
這個時候,強悍的魯莊公已經去世,擁護公子般的只有公子友,雖然他是上卿,但擁護公子啟的這一派力量仍舊存在且很強大,那便是公子慶父和太后哀姜,甚至還有公子啟的生母叔姜。
叔姜雖然沒有在這場奪位之爭中露過臉,但她畢竟是公子啟的生母,不可能不參與。在後來的活動中,我們會見到叔姜的身影。
公子慶父和哀姜打出的旗號當然是公子啟才是國君之位真正的合法繼承人之一,既然公子慶父自願放棄,那公子啟才是唯一的。但公子般已經當上了國君,這個旗號不能公開打,那就暗中打。一切的行動也是暗中的,借用的機會有兩個,一是公子般和公子友都在忙著先君莊公的國喪,二是與公子般有仇的圉人犖。
慶父和哀姜在暗中,公子般和公子友在明處,而且那麼忙,根本無暇顧及,就這樣,慶父和哀姜從暗中出擊,並一擊而中。於是,公子般被殺,公子友流亡。
這個過程,我們講得很詳細,可以看出,慶父的計劃非常周祥,環環相扣,步步順利:利用哀姜,請出黨氏夫人,賜補藥讓大夫黨臣去死;黨臣是公子般的外公,公子般必定去黨府奔喪;安排與公子般有仇的圉人犖,趁公子般出宮之際,刺殺公子般;以保護國君不利、履職嚴重失職為由,發動輿論攻勢,矛頭直指公子友,迫使公子友畏懼逃亡;將黨氏和圉人犖幹掉以滅口。
最後,是將原先計劃好的公子啟推出來,擔任魯國國君。這本就是慶父一開始的國君繼承人選,哀姜雖然也希望慶父即位,但公子啟也行,畢竟是自己的繼子。
直到最後,慶父給魯國人的感覺就是,公子仲孫此人,確實是為魯國利益著想的,他不是為了自己。正因為如此,公子慶父在有機會繼承君位時,果斷選擇讓公子啟繼承國君之位,使他獲得了一個好名聲。
公子慶父是這樣想的,自己當不當國君又有什麼關係?現在公子啟當國君,只要自己能夠掌控朝政,一個娃娃國君,還不是傀儡一個?
但真的是這樣嗎?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