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來打曲阜了?魯國上下頓時一片歡騰。季孫肥大喜,立即張羅著與吳國議和之事。

但是魯國大夫子服何卻提出了異議,他對魯哀公道:“主公,想當年,楚軍圍長達一年,宋國頑強抵抗,城內糧草耗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堅決不投降。

如今,吳軍入侵我國,一開始銳不可擋,但一路遭受我軍將士奮勇反擊,其勢已竭。反觀我軍,目前損失輕微,然受前線勇士之激勵,士氣高漲,完全有一戰之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主公,吳軍輕裝遠來,不能持久,臣認為吳軍急著撤兵,故此番提出議和。也許,吳國國內有憂,或者吳軍有其他隱情,反正主公完全沒必要輕易答應,臣建議主公,先晾他個兩天,再議不遲。”

季孫肥冷冷道:“晾人家兩天?萬一人家這兩天變卦,舉兵來攻呢?這個責任,你子服大夫擔得起嗎?”

子服何苦笑道:“哪怕要議和,也不能簽訂城下之盟。”

說著,子服何又苦口婆心勸諫魯哀公,就算簽訂盟約,也應該在城外簽訂,這是涉及到國家層面的至高利益問題。

簽訂城下之盟,就是簽訂在敵人刀兵威脅下的不平等條約,子服何認為,這是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意味著從此魯國臣服吳國。

季孫肥鼻孔裡哼了一聲,心道你個窮酸樣,還在乎什麼禮儀層面的問題啊,趕快趁吳國佬主動提出議和的機會,把盟約給簽了才是大事。

一旦吳國佬反悔,到時魯國就陷入保衛曲阜的消耗戰了。

魯國,消耗不起啊。

至於臣服不臣服這種事,幾百年來,魯國不是臣服晉國、臣服齊國、臣服楚國了?現在臣服個吳國,又有損國傢什麼利益了?

你子服何處處與老子作對,這次議和,就派你去吧,到時,嘿嘿。

季孫肥在心裡陰笑著,他有了一個玩死你子服何的陰招。

敢情誰出主意誰辦差啊。子服何無奈,接受了命令後,第一時間就帶著魯國盟書出城去見吳王夫差。

吳王夫差命人依禮會見子服何,並派代表與子服何詳談兩國簽約具體事項。

而季孫肥派出的親信,也到了吳軍,在大把財物面前,吳王夫差親自接見了季孫肥的人,然後得悉了魯國執政上卿季孫肥的要求:盟約時,加上一條,以魯國大夫子服何為人質。

這幾個意思?

兩國簽訂盟約,提出人質要求是再正常不過了,況且,這一次吳國要求並不過分,只要求一個魯國大夫去吳國作人質而已。

吳國的要求擺到子服何面前,子服何並不氣急敗壞,他對吳國代表道:“敝國同意由外臣為人質,外臣絕無二話。然人質乃雙方誠意之表示,敝國既有誠意,那貴國也應派出公族大夫赴魯國為人質,按敝國的意思,此時正在軍中的貴國王子姑曹可擔此重任。”

擦!想要寡人的姑曹?那可是寡人最欣賞的兒子,極具統帥才能,領兵打仗能力非凡,且勇冠三軍,寡人會捨得?

夫差當然不幹。但子服何就槓上了,點名要吳國王子姑曹赴魯國為質。

子服何相信自己的判斷,這一次,吳軍輕裝而來,必不能長久,急著撤軍。他更相信吳人提出人質一事並非本意,季孫肥將自己派來代表魯國與吳國談判簽約,本就不懷好心,欲害自己,自己怎麼能輕易就範?

盟約的其他條款都經雙方認可,就這一條互質之事,雙方僵住了。

果然,正如子服何所料,夫差急著撤軍,他可不想為這屁點大的互質之事而誤了撤軍這樣的大事。

最後,夫差乾脆提起筆來,將互派人質這一條直接刪除了。

吳國這次侵犯魯國,出師的理由是魯國嚴重踐踏周禮,居然滅了吳國附庸邾國,要求魯國立即釋放邾國國君,並同意邾國復國。

魯國因滅了邾國而遭到吳國討伐,也算是咎由自取,在強大的吳國面前,魯國不得已答應邾國復國。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