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是仲由為當事人,那判官只需要憑仲由單方面的陳述,就可以結案。

孔子曰:子路無宿諾。

宿諾,即拖著不兌現的承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季孫肥聽後大喜,立即派人去請仲由。

仲由在哪裡?此時的仲由並不在魯國,他在衛國擔任著衛國執政上卿孔圉的家宰哩。

仲由聽說魯國來人請他去一趟小邾國與那個叫什麼公子射的搞個君子協定,當場就表示了拒絕。

魯使很納悶,對仲由道:“子路先生言必信,行必果,故人家寧可相信先生一言而不信大國之盟誓。

這正彰顯了先生之高義,於您無半點損失,且又是為祖國效力,您為何不走一趟呢?”

仲由嚴肅道:“我當然願為國效力,如果是小邾國與魯國爆發了戰爭,魯國徵召我,哪怕明知戰場沙場,我也一定視死如歸,奉命出征。

但是,那個叫公子射的鳥人,做出的是背叛自己國家的事,其卑劣行徑令人不齒,我怎麼可能遂其所願?

一旦我答應他的請求,那就是變相支援他的叛國行為,這是不正義的,我這樣的孔門弟子,是堅決不幹的。”

這就是仲由“一諾敵國”的典故。

其實,仲由守信踐諾是一回事,這種級別的大事,不能隨便去沾又是一回事。

在衛國已經多年的子路,對衛國曾發生過利用人家信用而令人家遭受滅頂之災的事。

想當年,衛國先君衛獻公被執政上卿孫林父驅逐出境,衛獻公暗中聯絡了衛國卿大夫寧喜,承諾給寧喜種種好處,希望寧喜幫助他回國。

寧喜對衛獻公說,如果您能讓您的兄弟公子鱄出來作個證,那我就幫您。

寧喜的意思,就是衛獻公這種人不講誠信,因此才會落得個被驅逐出國的下場。因此,衛獻公的承諾不可信,除非公子鱄來作證。

當時,公子鱄被認為是衛國最講信義的。

於是,衛獻公去找公子鱄商量,但公子鱄認為你國君哥哥確實不可信,居然不願意幫忙。

衛獻公實在無轍了,就去找公子鱄的母親、也即自己的庶母求情。

經不住衛獻公的苦苦哀求,公子鱄母親就要求公子鱄幫一把衛獻公。

公子鱄無奈,只好在寧喜面前替衛獻公說了話。於是,衛獻公得到了寧喜的傾力相助,終於順利回國。

但回了國的衛獻公非但沒有兌現其給予寧喜的承諾,反而殺了寧喜。

公子鱄悲憤不已,覺得是自己害了寧喜,無臉再生活在衛國了,只好流亡去了晉國,最後老死於晉國。

這段歷史,仲由很清楚。而那個小邾國的公子射,既然能叛國,那就是違背了當初受封賞土地時對國君的承諾,絕非是守信之人。

今天幫他說了話,那以後一旦公子射背叛魯國,那自己豈不是攤上了事?

仲由這樣的孔門高徒,怎麼可能做蠢事?

使者回報季孫肥,季孫肥越想越覺得仲由所言有道理,這種人既能背叛小邾國,那也極有可能將來背叛魯國。

既然是你小子自個要投靠魯國,那就來投靠好了,魯國又何必為你搞毛線盟誓?

魯國最終的決定是不搞盟誓,也不用仲由出來作保,你愛來不來。

公子射無奈,最後,只能灰溜溜到了魯國。史料記載,公子射帶著封邑句繹逃亡到了魯國。

後來這個公子射怎麼樣了?不怎麼樣,從此湮沒於春秋江湖。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