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子張顓孫師(2)(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個端倪,就是以儒家中庸之道為準繩,去衡量顓孫師的“子張之儒”與卜商的“子夏之儒”,就可以發現正如孔子所言,顓孫師在堅持中庸之道上有些過,而卜商則有些不及。
具體到生活上的交友,顓孫師交友廣泛,無友不交。
據說,顓孫師認為君子尊重賢者,也要接納普通的人;既要讚美好人,也應同情弱者。不論什麼人,都不應拒絕結交。
也就是說,顓孫師的朋友圈裡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這就是孔子認為的,“過了”。
而卜商則是謹慎交友,“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好與賢己者處”。
也就是說,卜商只結交認為比自己優秀的人。用現代的話講,朋友圈很少有人給他點贊。這就是孔子認為的,“不及”。
孔子曰,過猶不及,兩者皆不可取。
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卜商這種交友理念是符合孔子思想的,因為孔子一直倡導“毋友不知己者”。
孔子很注意個人修養,因此非常重視選擇鄰居和交結朋友的問題。孔子曾曰過:“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與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明智呢?”
到後來,儒家領袖孟子在少年時,其母三遷其家,正是因為要擇一處有利孟子學習的環境。這正是孟母完全信奉了孔子的“里仁為美”思想。
孔子又曾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的意思就是,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孔子還曰過:“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意思就是,那種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德,故不值得結交。
孔子甚至指出,那種在人前表現出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的,是可恥的。如果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也是可恥的。
關於交友,孔子還認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認為,結交這三種人是有益的,即正直、誠信、知識廣博。相反,結果這三種人是有害的,即諂媚逢迎、表裡不一、花言巧語。
所以說,關於交友觀,孔子倡導的儒家思想是有著嚴格標準的。而顓孫師因為交友過於廣泛,貌似有違儒家思想。
但是孔子並沒有過於批評顓孫師,只是說他有點過了而已。
因為孔子倡導的“毋友不知己者”並非是靜態的、固定不變的,而是發展著的。
一個人,也許一開始不值得交往,但如果後來這個人改正了缺點,那就值得交往。
甚至,一個人,某些方面不值得交往,但有許多方面是值得交往的。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