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張輔世襲英國公,官居太師,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在十年前,他威震西南。之後又是參與北征的重要人物。只是朱棣死後,朱高熾才讓他回京任職。他在軍中的地位,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辰鋒在朝中所佩服的人不多,而這張輔便是其中之一。只是辰鋒忙著江湖事,張輔軍務纏身。即便當年與安樂成親,張輔都沒空參加,所以二人的確沒有見過面。

有句話叫英雄惺惺相惜,二人第一次見面便互有感應,辰鋒不用亮出金牌,張輔也不用別人介紹,二人就已經知曉了彼此的身份。

“英國公,你怎麼會在蔥嶺城?”辰鋒一邊問著,一邊上前迎接。

張輔也是走出隊伍,和辰鋒並肩而立,一邊走入望西樓,一邊像老朋友一般聊著天:“我是奉太子之命來監察西域邊境的情況……”

皇上重病昏迷,朱瞻基最擔心的有兩件事。一是有人造反,二是外敵入侵。很多事情辰鋒並不知道,在朱棣剛死的時候,北方的韃靼人就對大明展開了近些年裡最瘋狂的攻勢。好在有張輔坐鎮,並給予韃靼人迎頭痛擊,這才讓他們安分了下來。

現在新的皇帝又病重了,北方因為當年張輔的一擊,到現在還無法緩過來。西南早已安定,所以朱瞻基最擔心的自然是西方。

派張輔過來,為的就是監察西域諸國的動向,以及邊軍的駐防情況。

這也是對張輔的信任,要是換了別人,怎能一個人擺平邊境的事情?

辰鋒和張輔坐到了望西樓中,二人喝了幾杯,雖說年齡差著三十來歲,而且相處的時間也是極短,但他們儼然成了忘年交。

說到盡興,辰鋒不免吐槽起來。

“先皇還在世的時候,我便能與他頂嘴。現在的洪熙皇帝也是拿我當兄弟看,可是這太子呢?他居然還變著法子算計我,這讓我如何再心甘情願為朝廷效力?”

不知道是不是辰鋒的話太過不敬,張輔突然沒了聲音。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辰鋒一樣無所顧忌,朱棣在的時候,他甚至拿朱棣的性命威脅。如此大逆不道,又有誰敢做?

辰鋒發現張輔沉默了下來,便有些不高興了。原以為張輔應該和其他人不一樣,現在看來,同樣是朝廷的走狗罷了。其實辰鋒的隱忍能力也是很強的,若不是因為解文雪的事情,他也不至於在背後這麼說朱瞻基。

“酒喝多了,英國公千萬別把我的話當回事,我還是先回房間洗洗睡吧。”

辰鋒正要起來,但張輔突然伸手按住了他的肩膀。張輔不會武功,哪能限制住辰鋒。只不過看他的樣子是有話要說,所以辰鋒並沒有任何反抗。

“辰駙馬,你也要體諒體諒太子啊,他比任何一位帝皇都更想讓大明朝繁榮昌盛。統治天下的前提,自然是皇位的絕對鞏固。可是你們這些懂武功的人,大多都遊離在朝廷的統治之外,太子又怎能放心?皇上將你當親人,甚至一點都不見外,那是因為他的性格使然,但不是每一位帝皇都有這種性格的。縱觀歷朝歷代,幾乎每一個帝皇都對自己的威嚴特別看重。那些冒犯皇帝威嚴的人,又有幾個好下場的?”

辰鋒沉默了,張輔道:“我知道你有你的委屈,但太子也有太子的顧慮。不管你與他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不會去評判誰對誰錯,只希望大明朝能夠繁榮和安寧。”

他的意思,也是在提醒辰鋒,別把沖突鬧大了。小打小鬧可以,可若是有損國家的繁榮昌盛了,那就是錯的。

真到了那個時候,沒有人會說朱瞻基錯,所有的罵名只會加到辰鋒的頭上。因為現在還是皇帝統治的封建時代,可沒有人敢追責帝皇。

“多謝英國公提醒。”辰鋒是由衷感謝的,看來之前是誤會了張輔,張輔也不算害怕帝王,只是有些事情看得更透徹,心中所掛的也是整個天下。

之後張輔轉移了話題,詢問道:“辰駙馬,你此次到蔥嶺城所為何事?若我能幫得上忙的,必定全力相助。”

武林同盟的這一次行動,知道的人並不多,尤其是武林之外的人,也就只有朱瞻基等少數幾個知道,所以張輔自然是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