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九章 瑪雅神壇(第1/3頁)
章節報錯
北斗七星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
華夏遠古將這七星聯絡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
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
在華夏遠古神話之中,北斗七星,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華夏遠古先民,可以用北斗七星來辨別方向,分辨季節。
古籍《鶡冠子》記載:“斗杓東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
方雲收集的不少古典之中,都有北斗七星的記載,其中,道教天書《雲笈七籤》之中,就將北斗七星人格化為重要的天神加以崇拜,並對之特性做出了種種解釋。
比如說,北斗七星的特點和風格等等。
道教典籍的記載,來自更加久遠的傳承。
其中必然有著華夏遠古大能們對星辰最為原始的感知。
這些感知和特性,也就真實地體現在了眼前的“七星拱月”星圖之中。
方雲心中有七星的特點,對照七星的位置,對戰之中有的放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越加深入,難度越大的瑪雅祭祀坑,在發現了規律之後,過關變得相對簡單。
一路殺來,一隻只強悍的金屍基本上都沒有還手之力,被方雲和同伴一起強行鎮壓。
方雲的神奇,此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很多時候,戰鬥力只是一個方面,學識和對世界的認知,有時可對大家的戰鬥產生極深的影響。
同伴不得不服,心服口服。
正如方雲預料的一般,整個祭祀區域,一共有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祭祀坑四十九個。
這四十九個祭祀坑其實整體去看,都沒有任何規律的散佈在廣袤的大地上。
有的時候,兩個七星拱月彼此相連,七星相互鑲嵌,要是不懂其執行規律,搞不好就會同時引動兩個七星拱月之陣,遭遇到兩尊金屍圍攻。
但是,有了方雲主陣,這一切都完全不是問題。
所有的血坑被一個個清除,七尊金屍被一個個除去。
方雲帶著整個戰隊,在祭祀坑中繞來繞去,當最後一個金屍鎮壓之後,祭祀核心區域,終於凸顯出來。
這片區域,在眾多的祭祀坑中毫不起眼。
但是,當所有的金屍被滅之後,怨雲匯聚到了此地,凝而不散。
不用找,大家也能猜到,祭祀坑的祭壇就在此地。
最大的BOSS應該就藏在其中了。
方雲提醒大家留意,主動驅動了七星拱月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