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陸航基地那邊,高團長親自駕機,米171把獵人突擊隊五人送往交戰區域。

按照獵人突擊隊的一號作戰方案,原計劃是前方偵察小組完成了偵察任務之後,直接從沖溝鎮進入交戰區域,在第一個集合點與陳韜率領的大部隊彙合,換裝,然後根據具體情報決定是否沿途設伏。

現在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提前進入交戰區域,而且前方偵察小組實際上已經暴露了。基本上一號作戰方案就等於是沒有多大卵用了。

眼前的情況只有一種作戰方案——見機行事臨時決策。

打仗其實都一個操性,甭管你作戰方案做得多麼的漂亮,遇上點情況也是白給,任何作戰方案都不能盡善盡美把什麼情況都考慮進去,尤其是這種小規模的自由交戰。

但是,沒有作戰方案更不行。不管情況如何變化,作戰目的都是要緊緊扭住的。包括集結點、攻擊路線、撤退路線以及最重要的戰術計劃,這些都必須的要確定下來並且要有多種備案。

另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通訊聯絡預案。

通訊聯絡絕對是完全可以放在交戰必須條件的首位,作戰單元失去聯系就等於一盤散沙,比豬都不如。

這一次,陳韜是拼了老命要來了北鬥系統的使用許可權。每一名戰士就是一個作戰單元,相互之間要建立橫向的扁平化通訊,指揮官的決策可以直接下達到具體作戰單元上面。當然,這對僅有七人的突擊隊來說,不是什麼問題。

哦,此次對抗,獵人突擊隊有一個小變化,他們並不是七人小隊,而是八人小隊。金煥明也被命令加入了進來,他的角色就是通訊兵,負責操作那臺筆記本大小的北鬥地面終端,作為單兵終端之間的一個中轉平臺。

米171在濃濃的夜色中疾飛著,紅綠航燈交替閃爍著,發動機的轟鳴聲和槳葉拍打空氣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山區的人民都睡著了,而頭頂上的聲音卻是已經習以為常。

一百多公裡的距離,米171只花了半個小時就飛抵了導演部劃定的交戰區域——十萬大山一部。

“陳參謀,我們五分鐘後到達降落點!”高團長的聲音在耳麥裡響起。

陳韜捂著耳朵上的耳麥,“收到!”

隨即,他豎起一個巴掌,大聲說道:“五分鐘準備!”

夜間滑降對於此時的獵人突擊隊來說不要太是小菜一碟,如果說獵人突擊隊身上一定要有什麼標簽的話,那麼直升機就是其中一個,空中突擊就是其中一個。

這是一支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建立在直升機上面的新型戰鬥部隊,而不同於全能化的特種部隊,因此被視為新型步兵改革的重要示範。

“三分鐘準備!”

臉上畫著迷彩的兵們有條不紊的對身上的裝備進行最後檢查,黑乎乎的機艙裡誰也看不清楚誰,但是誰都知道要趕緊的落地然後去救偵察小組。

援兵已經到達,李牧和杜曉帆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