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個單章 胡亂寫了個小故事,就當作換換腦子吧。(第1/3頁)
章節報錯
開個單章,胡亂寫了個小故事,就當作換換腦子吧。
名字沒想好,關鍵是沒龍套,嘿嘿
第一章呂家二郎
蒼茫太行,方七百里,高萬仞。
北起bj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
算了,不說這樣太書面的話了。
簡單點來說就是這座山很高,山上還都是一些爛石頭,也沒有什麼礦藏。由於氣候乾燥,山體土層很薄,所以這山上連棵樹都不怎麼長,唯一比較茂密的就是牡荊了。
由於這裡的牡荊花極好,於是每年春暖花開之時,無數的養蜂人就開始匯聚於此,透過抓鬮的方式來劃分各自的放蜂範圍。然後將等到荊花蜜開始大批次採收之後,自然會有天南地北的蜜商開始上門收購。
玉人峰的腳下,是一個非常小的臨時村落。其實由於面積太小,說村落都有抬舉,倒不如說是荊花蜜交易聚集地比較合適。
而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附近唯一的村落,呂家莊的村民基本上就會全村出動,跑過來幫忙。比如說開上一個賣面的小飯館,又或者是幫忙運送貨物,透過辛苦的勞動來賺取一些錢來補貼家用。
只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看著交易場中亂糟糟的氛圍,呂帥就有些頭疼。因為,這個交易中心的所佔地是他家的。
當年他的祖父為了發揚風格,響應學大寨集體戶的精神,腦子一熱,就把這個辛苦一輩子給平出來曬場給無償的捐了出去。具自己老爹講,為了此事,呂帥的奶奶幾年都沒給過自家老頭子好臉色看。
不過蜂農們還都是非常感激呂家的老太爺,也不白住。在臨走時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上一點錢或者一罐子蜂蜜。
這到後來慢慢的也就形成了慣例,不僅蜂農交,就連蜜商們也照交不誤。等到這個交易中心的規模越來越大後,鎮政府為了打造一個品牌,就開始整頓這裡,把這裡建設的像模像樣。
當然,呂帥的老爸老媽也因為這件事被調到工商局,從此吃上了皇糧。這種舉措,也算是照顧了呂家的情緒吧。
其實地不地的,呂帥家根本就不在意,畢竟那只是個曬場,也就是用來晾曬荊條用的。等到曬荊條的時候,花期早就過了。而他祖父可是附近十里八村鼎鼎大名的荊條編制高手,早些年的時候也能說是名震天下。當年開國大典的時候,呂帥的祖父就獻上了一幅用荊條編制的鉅作《河山》,被評上了國禮級別。
至於呂帥,在他們家排行老二。雖然年紀小,但是輩分卻很高,現在雖然才二十三歲,但是村子裡不少人見了他還得喊太爺。不過和和他同歲的那些年輕人就沒人想那麼多,小時候打打鬧鬧的打了太爺或者被太爺打,也就是哭一場罷了,哪有那麼多的忌諱?
只是帝都外國語大學畢業的他還沒有來得及展開自己的抱負,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被自己的祖父硬逼回到了這個小山村,在祖屋中學習祖傳的一種器具製法。
對於這種獨特的器具,呂帥也見過不少。據說每一代呂家男性成年之後,每三年都必須要做上一根。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統,老爺子不說,那就沒有人知道。
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只不過是用特製加料的魚鰾膠把幾根經過特別加工過的荊條粘起來晾乾就行。
但是呂帥曾經親眼目睹自己大哥在做的時候,痛苦的幾欲吐血。因為全部手工製成不說,還不能使用任何的器具。
也就是說,這荊條從採集到陰乾,浸油,晾曬,絞制,塗膠,粘合全部都要徒手完成,而且所有的過程還不止重複一遍。
總之,這東西在做好之後長度在一米六,堪堪一握,通體呈現烏金色,棍體為八面。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手感極好。放置多年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並且不怕蟲蛀,水火不侵,彈性甚佳。
一直以來呂帥認為這東西是用來打架的,因為這東西在他的眼裡,長短合適,份量適中。結果十年前他帶著一群熊孩子和別村的人打群架,剛剛拿出一根來,就被自己的祖父給按到了地上,緊跟著就是一頓狂毆。
那是呂帥第一被打的那麼慘,就連一貫寵著他的奶奶也是閉著嘴不說話。自己的老孃則是眼看著寶貝兒子的屁股被打得稀巴爛,連出聲阻攔的舉動都沒有。
……
“二帥,你爺爺的信!”
“嗯,謝了。”
“自己兄弟這麼客氣幹啥?亮子說他家的新弄出了一種酒,味道很不錯,要咱哥幾個晚上一起過去。”
“難得亮子這樣敞亮一回,咱也不能小氣,哥幾個每人三個菜,一葷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