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片刻之後,楊善滿臉凝重,緩緩說道:“百姓日子過不下去,奮起反抗,改朝換代,這是很正常的事,古往今來皆是如此。但問題是當今皇上雖然不是英明神武,但也算是明君,朝中有于謙、王直這樣德才兼備的賢臣輔佐,還有胡大人和我們暗中相助,百姓衣食無憂或許還達不到,但三餐溫飽還是勉強可以做到。光明淨土雖然好,但不切實際。為了這麼一個虛幻的極樂世界,讓剛剛溫飽的百姓陷入戰火之中,雲傑,你這樣做真的對嗎?”

面對楊善的質問,方雲傑滿臉彷徨,無言以對。

每一個朝代開始的時候,皇帝都是勤政愛民,官吏不說愛民如子,但也不至於欺壓百姓。

可是隨著時間推移,皇帝開始變得昏庸,官吏開始貪汙腐敗,而百姓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狗急了跳牆,兔子逼急了也會咬人。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要奮起反抗,這個時候就有人站出來率領百姓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之後,開國皇帝會吸取前朝的教訓,勤政愛民,新上任的官吏都來自窮苦百姓,自然也不會欺壓百姓。

然而開國皇帝死後,後面的皇帝又開始漸漸昏庸,官吏也開始漸漸腐敗,一直到百姓再一次站起來反抗。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而很明顯,在朱祁鈺登基之後,在於謙等人的努力下,百姓的日子漸漸變好。這個時候改朝換代,除了增添殺戮之外,根本於事無補。

在沉默了很久之後,方雲傑抬起頭,面如死灰,然後看著楊善,用低沉的聲音說道:“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怎麼會愛民如子?”

看到方雲傑面如死灰的模樣,楊善心裡鬆了一口氣,然後苦笑道:“剿滅明教,甚至屠殺開國功臣是為了保住皇位,愛民如子得到百姓的擁護同樣也是為了保住皇位,這有什麼奇怪的。”

“可是……可是明教,還有那些浴血奮戰的開國功臣豈不是太冤了。”方雲傑一面說著,一面流露出不忍之色。

“是很冤,但那又有什麼辦法?”楊善嘆了一口氣,苦笑著說道:“老實說,若是當初于謙在北京城下敗給瓦刺大軍,明教發動起義的時候,我說不定還會加入明教,幫他們把瓦刺大軍趕出中原呢。”

“是啊。”方雲傑滿臉苦澀的嘆道:“誰又能想到于謙可以率領殘兵敗將打敗瓦刺十萬鐵騎。”

坦白說,明教的確很倒黴。

死在土木堡的幾十萬大軍,幾乎是大明朝所有的精銳了。按照常理,大明已經無力迴天,只能苟延殘喘。

明教開啟紫荊關,放瓦刺大軍進入中原,讓朝廷和瓦刺相互殘殺,最後坐收漁人之利。

如果沒有于謙在北京城下力挽狂瀾,明教這個策略其實並沒有錯。

但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一步錯,步步錯,明教原本是想當一個救國英雄,最後卻成為了叛國賊。

真是時也,命也。

“要怪就怪明教命不好。”說完這句話後,楊善看著方雲傑,一臉凝重的說道:“我雖然很同情明教的遭遇,但也只能各為其主,想方設法把他們徹底剿滅。雲傑,你呢?你現在幫哪邊?”

說了這麼久,終於進入正題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方雲傑身上。

“我?”

面對眾人的目光,方雲傑臉上充滿了猶豫和彷徨。

喜歡東廠邪少請大家收藏:()東廠邪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