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強詞奪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明明是你們削減馬價,賣我們劣質布匹,扣留我們派去的使者,減少給我們的封賞。怎麼到頭來還是我們心懷不軌,屢犯邊境,罪無可恕,簡直欺人太甚。”
憤怒的聲音在瓦刺軍營的大帳內響起,也先看著站在下面的方雲傑等人,臉上充滿了怒火,而他的手裡正拿著那封國書。
雖然知道這是朱祁鈺的借刀殺人之計,但國書上那高高在上的態度,充滿挑釁的詞語依然讓也先怒不可恕。
而方雲傑,于冕,錢玉仙,石守站在下面,臉色變得很難看。
坦白說,雖然也先野心勃勃,對中原虎視眈眈,可是去年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不是瓦刺族而是王振這個大奸賊。
王振真是一個奇葩。
自從太皇太后去世之後,後宮之中無人壓制王振,於是王振藉著朱祁鎮的寵信,開始結黨營私,貪汙受賄。
大約十幾年前,草原上有三個比較大的部落,他們是韃靼,瓦刺和兀良哈。這三個部落中,瓦刺族的實力其實是最弱的一個。
也先的父親死了以後,也先繼任瓦刺族的族長,他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使者入京向王振行賄。
王振見錢眼開,接受了賄賂,開始和瓦刺族進行走私交易,甚至到最後開始私販軍械。
在那個時候大同關監軍郭敬,總兵劉安都是王振的死黨,他們每年都私自鑄造大量的武器箭矢給瓦刺族,而瓦刺族也提供大量上等的戰馬作為回報,門達這個狗腿子就負責把戰馬運到南方賣掉。
塞外草原物資匱乏,除了戰馬牛羊外,其他什麼都沒有。而也先透過賄賂王振,用戰馬換取了大量的武器箭矢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實力漸漸強大,後來消滅了韃靼和兀良哈。可以說瓦刺族最終能稱霸草原,有一半是王振的功勞。
按理說既然兩邊都有利可圖,這走私生意繼續做下去就是了,至少在去年也先並沒有入侵中原的打算。
可是王振在這個時候突然和也先翻臉了。
那個時候瓦刺族在名義上是效忠大明的,所以每年都會派使者進貢大批戰馬,而朝廷也會按照戰馬的價格,回贈金銀珠寶,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貿易吧。
然而這個時候,王振突然以皇帝的名義下旨,削減馬價,以次充好,最後更是扣留使者。
吃了那麼大的虧,也先當然不肯善罷甘休,於是就領軍到邊關繞了一圈,打了幾場小規模的戰鬥。在那個時候,也先根本沒有想過入侵中原,只是想示威而已,結果沒想到王振居然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最後才變成了兩邊你死我活的戰爭了。
而在土木堡大敗明軍之後,也先的野心開始膨脹了,再加上背後還有一些叛逆暗中支援,他才會領軍入侵中原,局勢才會一發不可收拾。
去年這場戰爭,說到底就是王振挑起來的,而也先只是被動應戰而已。也先到現在都不明白,王振為什麼好好的生意不繼續做,突然翻臉不認人。
就在眾人無言以對的時候,楊善卻面露笑容,他站了出來,說道:“太師不要激動,聽本官慢慢解釋。”
也先冷冷的說道:“你說,我倒要看看,你能說些什麼。”
楊善輕咳了一聲,然後笑著說道:“剛才太師說我們削減馬價,這可真的是冤枉啊。這些年太師賣給我們的戰馬,價格逐年增加,我們買不起又不忍拒絕,只能稍微降低一些。太師,不能只准你們漲價,不許我們還價啊。而且就算是這樣,現在馬價也比當初高了快一倍,您也不吃虧啊。”
此言一出,也先頓時說不出話來,他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提高馬價的確是事實,但那是因為每次進京上貢,朝廷賞賜之後,也先都要把一半的賞賜當成賄賂送到王振府上。
賞賜來自國庫,這是王振和也先聯手佔朝廷的便宜,以前都是這麼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