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帳中,脫脫不花坐在帳篷裡看著于冕遞上來的國書,而方雲傑,于冕,石守,錢玉仙站在下面。

看完後,脫脫不花把國書放下,帶著一絲譏諷的笑容說道:“一萬石糧草,白送我們,有這種好事?”

脫脫不花雖然是草原大汗,但也只是勉強識字而已。

這是內閣起草的正式國書,上面全是之乎者也的話,脫脫不花看了好久,才勉強弄明白國書上的意思。

坦白說,若不是因為國書上有'贈糧萬石'四個字,恐怕脫脫不花還以為這是一封戰書呢。

站在下面的于冕不慌不忙的說道:“聽聞貴國今年收成欠佳,皇上仁慈,不忍見貴國饑民遍地,特送來糧草一萬石,略表心意,還望大汗笑納。”

收成欠佳?荒唐,草原上一直都是放牧為生,糧草都是從中原搶來的,哪來的收成啊。

“笑納?”脫脫不花臉上泛起怒容,他厲聲喝道:“當老子傻啊,收了糧食,也先肯定懷疑我和你們勾結在一起。等他回來,我恐怕人頭不保。”

也先帶領著十萬鐵騎在中原和大明打仗,自己在背後收了大明給的糧食,也先要是沒什麼想法,那就有鬼了。

于冕看樣子也是練過的,謊話被戳破了,依然面不改色,還很平靜的說道:“大汗誤會了。這糧食的確是皇上的一點心意。塞外苦寒,很快就要下雪了,這天寒地凍的,您也不希望您的子民挨餓受凍吧。”

脫脫不花一臉不耐煩的說道:“行了,行了,別兜圈子。說,到底打得什麼鬼主意?”

草原其他部落的人是死是活,脫脫不花一點也不關心。只要自己的部落不餓肚子就行了,他甚至希望其他部落多餓死一些人才好呢。

死的人越多,也先的壓力就越大。如果那些缺糧的部落能夠奮起反抗,那就更完美了。

總之對於脫脫不花來說,草原越亂越好,如果真的有人能夠一統草原,那他這個成吉思汗的子孫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看到脫脫不花已經有些耐煩了,于冕終於收起笑容,進入了正題。

“貴國自太祖皇帝起,就是我大明屬國,如今貴國太師也先卻帶兵入侵中原,破壞兩國邦交,這實屬罪大惡極。若大汗能夠幫朝廷剷除此逆賊,這一萬石糧草只是見面禮,後續還有重禮奉上。”

此言一出,脫脫不花臉色立刻黑了下來,他冷冷的說道:“說了半天,是想我和也先自相殘殺啊。”

老實說,對於幹掉也先這件事,脫脫不花當然是願意的,但是于冕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脫脫不花心裡很不舒服。

脫脫不花不是草包,大明的想法他一眼就看穿了。他不能接受的是,明明是大明有求於己,居然還擺出這副高傲的態度。

于冕心中當然知道脫脫不花現在很不爽,但在他觀念裡,自己是大明的使者,出使在外絕不能有辱國體。像這種主權問題必須明確,不能有半點退讓。至於得罪脫脫不花,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于冕的做法,錢玉仙和石守也是贊同的。

錢玉仙是皇親國戚,石守是朝廷的將軍,他們兩個對大明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所以他們並不覺得於冕這麼說有問題,可是旁邊的方雲傑卻皺起了眉頭。

方雲傑雖然生在鄉村小鎮,不管是學識還是見識,都比于冕差了很多。

但根據從小在客棧迎來送往的市井經驗,方雲傑很清楚,說狠話要看時間和場合。就像在客棧裡,對待住店的客人要和氣,客人胡攪蠻纏,只要不過分,都必須忍耐等等。

若是圖一時嘴快,得罪了客人,那就掙不到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