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司馬莉莉總是喜歡調侃,他說的那隻燕子,其大恐怕不知幾千裡吧。

“只是個比喻,何必這麼計較?”

3月份剛剛開始,第一期樹苗終於全部種了下去。最早種下的樹苗已經從一米的高度,生長到了七八米,樹幹比小腿還要粗壯。

估計等最後一棵樹苗栽下去,這些樹苗就能長成大樹,開始結出果實。

林風每天都喜歡去這些樹林裡轉轉,看著它們一天比一天茁壯,感覺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更主要是錢沒有白費。

地面的蔓藤已經密集得落不下腳,無數根須在沙土裡交織在一起,牢牢地鎖住了一些水分。

距離抽水井比較近的地方,很多蔓藤已經開出了各種顏色的小花。

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現象,空氣的溫度還在零下,天上仍舊颳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但地面上卻猶如溫暖的春天般花朵盛開。

如果有人突然來到這裡,告訴他其實這是一片沙漠,肯定沒有人會相信。

幾個工人從地面抽出一根長長的鋼管,這是司馬莉莉設計的取土器,專門用來檢測地下水層的深度。

“一期的地下已經沒有幹燥砂層了。”

這是一個好訊息,保持住了水分,就可以慢慢把砂層變成土壤,然後孕育出更多適合的植被,形成新的生態圈。

但在這之前,還需要給這些貧瘠的土地施肥。

施肥花不了多少錢,海水分離淨化廠每天都有足夠的氯化鉀,還有很多尿素等氮肥,直接運過來用飛機往下灑就行了。

等所有砂層慢慢有了水分之後,水泵就不用時時刻刻工作,只要按照需要定時供水就行。

由於地勢穩定,再也不用擔心沙塵暴把抽水井埋起來,所以伸出地面的部分,也在一批一批地被拆卸下去,然後用到後面幾期工程上。

這些東西的價格都很昂貴,不能就這麼浪費了。

三月中旬,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同時完工,整個塔克拉瑪幹沙漠,現在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地方變成了綠色。

狂風從北方颳起,再也帶不起以前那種上千米高的沙塵暴,死亡之海在短短一個多月裡,已經逐漸被兩種綠色的植物征服,變成一片鮮花盛開的綠洲。

不過接近沙漠中心位置時,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這裡的風沙太狂暴,幾乎天天都有,讓工程進度到了最緩慢的程度。

而且一些種下去的蔓藤和樹苗,也被方向不定的沙塵掩埋,這讓林風心疼了好長時間。

這都是錢啊,一陣風沙就有可能埋掉他幾百億。

在大自然的威能面前,人類的力量是那麼渺小,但又是那樣不屈不撓。趁著幾天風平浪靜,工人們咬緊了牙齒,頂著嚴寒冰凍,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

這次大家改變了戰術,不急著種樹了,而是先把蔓藤種子播下去,這些蔓藤只要兩天就能爬滿地面,讓狂風無法捲起黃沙。

經過了半個多月,大家和風沙鬥智鬥勇,終於徵服了沙漠中最為兇險的一段。

雖然現在仍舊有狂風肆掠,但沙漠的天空,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