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樓設計得不錯。”

“都是找古建築師親自設計的,光是畫圖就花了120萬。”

對此王國良覺得有點肉疼,一磚一瓦沒動,就花了這麼多錢。

但讓他感到肉疼的還在後面。

林風開啟了木樓的詳細結構,看了幾遍後問:“木材準備好了嗎?”

“還在聯系,現在這麼大的樹木難找了,而且還要幹的。一時半會兒可能難辦。”

“難辦也要辦,”林風想了想,既然要做古城,肯定一切原生態,“十裡八鄉去收集,如果實在沒有,就去木材市場,只要大小合適就全買回來。

“順便讓木匠師傅看看,做傢俱需要多少楠木紅木,一併也買回來。”

王國良從牙縫裡吸了一口冷氣。

楠木紅木那可是天價,人家用來做個茶幾都要賣好幾萬。

古城裡這麼多房屋,全部擺上楠木紅木的傢俱,那該要多少錢?

沿著東西兩面城牆之下,分別是兩排民居,兩面合計120棟。

“這些房子裡面的傢俱就不用那麼名貴了,但是做工必須要考究。房屋該做漆的地方都要做上,而且要用生漆,要不然都是木頭棒子多難看。”

王國良再次吸氣。

早些年在巴蜀一帶,生漆遍地都是。那些割漆人從大山裡面找到漆樹,割開表皮,像採集橡膠那樣把生漆收集起來。

早在二十多年前價格就買到50塊一斤,足夠一個普通家庭過一個月優渥的生活。

現在這東西有價無市,深山老林危險,國家還有保護政策,所以割漆的人少了,連漆匠這種傳統手藝恐怕都要失傳了。

要把整個古城漆一遍,那得要多少生漆?又要多少漆匠?

“肯定有的,你讓大伯去打聽打聽,巴蜀這麼大的地方,難道找幾個漆匠都找不到?”

王國良記下。

民居前面,是一些造型別致的木樓。

有客棧、酒屋、飯店、鐵匠鋪子、幹貨鋪子等,零零散散地分佈。

雖然以後沒有打算開放成旅遊景點,但若是少了這些東西,就沒有古城的感覺了。

所有的房屋之間,都用青石板鋪出了寬敞的小路,各家的院子自然也不能用混凝土這種現代化的東西。

“能不能用水磨石板?”

在王國良看來,純粹的天然青石板簡直太浪費了,而且效果也不好,容易風化和長青苔。

“當然不行,”林風說到,“就算不用青石板,也要用花崗岩石板。”

“那還不如用青石板呢。”

王國良再記下。

除了各種店鋪,靠著東北角上還有一排馬廄,佔地至少有50米的寬度,能夠飼養上百的馬匹。

至於以後養多少馬,林風還沒有詳細打算,這山裡馬似乎派不上用場。

小城最中間是一片東西兩百米,南北長500米的巨大廣場,王國良說打算在最中間給林風弄個巨大的雕像。

“算了吧,我還沒想永垂不朽。”

王國良立即尷尬地記下。